作者:朱洪波,铜仁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宣杰,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友云,铜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两个大局”下谋划工作。“两个大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机遇,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努力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耦合,高校教师则必须提升基本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从其概念的内涵上看是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要求,是职业行为过程中表现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综合品质。在内容上,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具体到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职业态度、业务能力和心理特质四个方面。
高校教师政治素养的基本内核:政治强、情怀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种价值流派相互对话,不同文化相互交锋,对民众的政治观念、政治情感形成冲击。因此,高校教师政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教育与其他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不同,其特殊性在于教师自身的理想与信念必须首先树立,才能对学生提出要求,“欲立人则先立己”。在“两个大局”下,高校教师如果立场摇摆、信仰缺失,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在大变局、大时代下,教师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怀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讲完了“道理”就能产生效果,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感其情,才会真学真信。
高校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准则:自律强、人格正。职业态度是考察一个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认知,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将思想政治内容真正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才能理直气壮地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有可能引领各专业教师完成好课程思政,才有可能使学生日后形成正确、积极的职业态度。不论在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教学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都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这既是课内的纪律,也是课外的纪律;既是网上的规矩,也是网下的规矩。
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基本目标:思维新、视野广。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越来越走向专门化、精深化,这是很正常的。但对思政课的认识偏差也因此产生,甚至在教学评价上,思政课被认为较其他专业课而言缺乏知识含量、科技含量和专业性的课程。当前,必须端正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超过了知识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课程;并且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之中,做到课程教学政治性、思想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在“两个大局”下,高校教师应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扩展视野。既要关注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要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既要具有国内视野,也要具备国际视野;既要了解时政热点,又要通晓历史由来;才能回应学生的疑问,才能使大学生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教学中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高校教师心理特质的基本要求:能调适、有耐心。“两个大局”是国际国内环境的大变迁,也必然深刻地影响人的主观世界。在“两个大局”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设置了更高的期望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从业门槛、职业培训、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方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新的管理体制。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压力增大。这种压力既体现在身体上,也传导到心理上;积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调适力和耐受力是应对之策。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中,不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其他专业课教师,都应具备足够的心理调适能力,随时保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活动,将思想政治内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基金项目:2019年贵州省教育厅硕士点项目“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研究”(2019ss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