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指出:目前国内关于“三次分配”问题的讨论都没有理清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过多地强调“第三次分配”,不仅给人一种“劫富济贫”的感觉,给企业家阶层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浮躁心态,而且也被海外反华人物利用来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非常有必要把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尤其是把此置于中国的制度背景下说清楚。总体上说,“三次分配”的概念是在西方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提出来的。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在强调“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现在又加上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这个大方向很正确,但是社会上很多理解都走向了极端。初次分配主要讲效率、再分配主要讲公平是对的,但如果认为初次分配只讲效率、再分配只讲公平,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在西方也不是这样的。这种观点是极端的新自由主义思维,也是目前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英美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根源。至于“第三次分配”,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只是扮演补充的角色。
在中国的环境下,如果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功能,还需要做很多的制度性建设工作,如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和中上层中产捐款等,促进整体社会的进步。对“第三次分配”不能过度强调,否则会让民间有“仇富”情绪,给企业家带来一种不确定性。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还必须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入手。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看,在任何国家,一次分配较再次分配更为重要,一次分配是结构性的问题,而再次分配是政策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再次分配只是一次分配的一个补充。在一次分配失效的情况下,再次分配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努力通过反垄断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手段来实现一次分配的基本公平,然后用再次分配来改善公平。 (樊高昂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