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是江西省永新县澧田镇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一个缩影。“如今,我们村在家的每个党员都有职有事,人心齐了,干劲也足了”。该镇双江村养蚕大户党员尹小文如是说。
今年以来,永新县以党建“吉先锋”品牌创建为抓手,着力破解党员教育难开展、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在精准分类上做文章,在教育培训上提质效,在精细管理上聚合力,在量化考评上求突破,采取务实管用举措,激活农村党员“一池春水”。
科学“分”,使党员分类“规范化”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大而化之,容易散漫,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也很难凸显出来。”澧田镇党委书记金晓军说道。
为切实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澧田镇党委牵头在各村成立由挂村镇领导为组长,村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支委委员、党员代表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小组,根据党员的特长、去向和从业状况等,将全镇858名农村党员,按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党员、流动党员、普通型党员四类进行划分。
该县制定出台了农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实施方案,按照个性特征与实际需求、组织指定和党员意愿、稳定性和动态性“三个相结合”原则,明确了党员分类标准、优化组织设置、加强台账管理等要求。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党员“吉先锋”工作室,按村组张挂党员分类信息图、流动党员分布图,并建立党员工作台账,指定1-2名党务工作者专门负责,对流动、从业、健康状况等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动态调整归类,切实做到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常态“育”,使党员教育“长效化”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抓实抓好,党员在哪里,教育培训就要延伸到哪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组织工委书记贺忠云介绍说。
田味村流动党员陈有为说道,“在广东创业这些年,通过村里的党员微信群和网上‘党课’等平台,确保了思想上不散、学习上不断,这都离不开常态化的组织学习。”
该县坚持组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与党员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常态化。同时,着眼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培训内容上,对村组干部党员侧重于党务知识、村务管理培训,对致富能手党员侧重于“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观念教育,对流动党员侧重于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等教育,对普通型党员侧重于政策解读、致富技能等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实操能力。今年以来,全县培训农村党员18500余人次,取得较明显成效。
精细“管”,使党员管理“差异化”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流动旗帜。哪里最需要、最困难、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是每名党员的光荣使命。”草市坳村红色讲解员左忠裕经常这样说道。
对村组干部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根据工作职责,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半年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开展一次评议,促使其在工作生活中做标兵。对致富能手党员实行“示范式”管理,根据“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建立“1+N”传帮带机制,引导致富能手结对带动村民致富。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完善落实定期联系服务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引进一个好项目、传授一项好技术、提供一条好信息、带好一批务工队伍、奉献一份爱心”活动,鼓励党员服务建设家乡。对普通型党员实行“志愿式”管理,按照“三亮三比”(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作风、比技能、比贡献),设置政策宣讲、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16个公益岗位,促使普通型党员有岗有责有为。
量化“评”,使党员考评“具体化”
“党员量化积分以来,我们村组织开展的各项支部活动,参会率、参学率都有了明显提高。”芦溪村支部书记颜继源深有体会地说。
党员作用发挥得如何?工作成效怎么样?改进的地方在哪里?量化考评是重要手段。
该县制定出台《农村党员积分量化考评办法》,围绕讲党性、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等方面,对四类党员分别制定考评指标。每名党员每月设定积分基础分值为100分,根据党员现实表现进行加、减分,严格落实“每月一评分、每季一公示、每年一定等”制度。对年度评为优秀等次的党员及时表彰,并优先推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人选;对评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党员,由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强化组织教育,限时整改提升;对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按照有关组织程序进行处理,畅通党员“出口”。预备党员连续两个月积分在80分以下的,延期转正;连续三个月积分在70分以下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中共永新县委组织部 段伟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