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明显,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全面推进。《方案》提出了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为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强化思想理论引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政课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新时代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实践体悟。
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教学是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价值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因此,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度,运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确保实践教学时数,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学生“知”“信”“行”的问题,使学生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确立实践育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必须确立实践育人目标。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目标体系。一是认知目标。即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核心内容。二是能力目标。即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三是成才目标。即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关心社情民情舆情,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找到人生的正确发展方向,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四是政治目标。即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开展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实践单位等多个主体相互配合,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实践育人的领导者,注重制定实践育人方案,优化顶层设计,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提供有效措施,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学校作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协调,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育人的主导作用,同时协调与社会、家庭和实践单位的关系,优化实践教学计划,既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又充分考虑社会和实践单位的利益;家庭和社会作为育人主体,要积极与学校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实践单位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与学校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拓展实践育人载体。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要注重拓展实践育人载体。一要坚持思政课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是育人的有效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学校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砺人、以文育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要坚持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实践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在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都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因而学校要寻找思政课程实践与各类课程实践的交叉点,搭建二者相互支撑的平台,在各类课程实践中渗透思政课程实践内容,携手双赢共进。三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围绕实践育人目标,坚持开门办课,组织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教育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提升实践育人效果。四要推动线上育人与线下实践育人相结合。互联网+时代,网络等新兴媒体丰富了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重塑了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学校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开拓网络实践空间,加强网上舆论引导,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确保实践教学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使实践教学既要“面对面”,也要“键对键”,努力实现学生在哪里,实践育人工作就做到哪里,实现网络育人与现实育人的良性互动。五要推动实践教学基地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学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场馆等合作,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主动对接实践基地开展现场专题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提升实践育人效果。(作者:王小琼 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雅光 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