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谱写航天强国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高度重视和关心航天事业发展,高瞻远瞩作出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擘画蓝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为什么建设航天强国、怎样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事业发展重要论述为引领,开启航天强国建设伟大征程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亲自决策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为航天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引领航天梦助推强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同当时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亲切通话时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在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具有鲜明时代性、引领性、指导性,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提供了战略指引、根本动力,引领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航天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航天强国梦想,强化使命担当,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要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弘扬科学精神,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坚持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顺应太空事业的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我国实际、合乎航天科技发展规律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勇攀航天科技高峰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和平利用太空彰显大国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在致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倡导世界各国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平利用太空的重要论述,是对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关切,响应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各航天国家和全人类共同利益,为我国充分彰显大国姿态提供了战略思维和开阔视野。

伟大精神凝聚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指出,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指出,“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强调,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党中央领导航天人在航天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代航天人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凝结的精神品格,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坚定走中国特色航天事业发展道路,航天事业实现创新跨越发展

面向航天事业长远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航天全线坚持以实干实绩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大力推动航天重大工程圆满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密集突破,实现航天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使我国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重大工程有效提升我国航天综合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战略方向和关键领域,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不断刷新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中国高度。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载人航天“船、室、站”三步走第二步任务圆满完成,载人空间站建造全面开启,“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我国完全自主可控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如期完成建设,形成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全球观测能力。天问一号任务在国际上首次一步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提升人民生活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共实施283次发射任务,将625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在轨工作航天器达608颗,居于世界第二。以通信、导航、遥感为主体的空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信卫星覆盖区域、通信容量全面提升;北斗导航卫星具备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遥感卫星形成气象、海洋、资源、测绘、环境减灾等卫星系列,我国利用空间能力显著增强。卫星通信广播累计为国内农村及边远地区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在数次灾害救援中提供高效应急通信服务。北斗导航为超4万艘海洋渔船提供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准位置服务。卫星遥感基本实现了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业务化应用,为国内数万家用户和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累计分发数据超亿景,有力保障国内外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持续推动航天成果转化与应用,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孕育了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太空农业等新业态。

航天科技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性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以创新赢得发展先机。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利用“悟空”“慧眼”等科学卫星以及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平台,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黑洞和天文观测、微重力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关键技术攻关方面,12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和5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成功,空间电推进系统、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相机等新一代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相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卡脖子”瓶颈突破方面,全面建立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基础产品体系、技术体系与保障条件,实现重点装备和重大工程关键核心基础产品全部自主保障。

航天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加强与主要航天国家的战略互信,引导塑造完善太空安全等方面的对话机制,促进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人类航天事业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有力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我国与34个国家航天机构和4个国际组织签署84项空间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与9个国家航天机构签署了航天合作大纲,深度参与联合国外空委等18个国际组织工作,响应国外应急观测请求110余次,有力支持了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国际合作,牵头发起“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多任务小卫星、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等多边合作项目,围绕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重大工程任务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开展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国际联合研究,与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资源卫星被誉为高技术领域“南南合作”典范,与俄罗斯联合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研制建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卫星整星出口的国家,拓展形成商业发射、搭载服务、整星和地面系统出口等多种国际商业服务模式,累计整星出口数量达到14颗,为1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实施23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航天产品已经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新名片,有力服务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坚定推动航天高质量发展,行业治理实现现代化转型提升

贯彻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要求,我国航天推动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治理效能提升,坚定把更多精力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造环境、搞服务上,为新时期航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筑牢航天工业核心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完善基于系统集成商、专业承包商、市场供应商和公共服务机构,根植于国民经济的航天科研生产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能力体系和结构布局,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任务需求为牵引,建成了一批重大科研试验设施、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多任务、多型号并举的研制生产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做强研发制造,做优发射运营,做大应用服务,强健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建设智能化脉动生产线、智能车间、智慧院所,持续推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完善航天发射场布局,海上发射平台投入使用,形成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航天发射场格局,能够满足各类航天器的多样化发射需求。持续优化测控站网布局,基本形成安全可靠、响应迅速、接入灵活、运行高效、服务广泛的天地一体化航天测控体系,测控通信能力实现由地月空间向行星际空间的重大跨越。

强化航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牢牢把握住重大机遇,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把航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任务。打造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关键领域航天科技创新联盟,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发展格局。建立起数千家单位跨部门、跨地区、跨专业协同攻关机制,实现资源要素集约化、创新力量规模化,切实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航天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建设航天领域人才创新高地,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以打破禁运、实现自主可控为主攻方向,针对宇航动力、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关键基础产品等发展瓶颈,择优开展研发攻关,实现基础能力持续提升,研发条件进一步完善,航天重点装备和重大工程元器件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在研型号单机产品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

大力促进法治航天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定将法治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加快推进航天法立法,构建完善以航天法为核心的航天法制体系,研究制定配套法规、行业政策,为航天活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制度保障。构建完善航天活动监督管理机制,推动科技、金融、财税、保险政策协同配套,促进产融一体、研用一体,助力航天事业发展。加强国际空间法研究,积极参与外空国际规则、国际电联规则制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外空国际秩序,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外空全球治理体系。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锚定建设航天强国宏伟目标,不断提升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强大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有效可靠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科学高效的现代治理能力、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国家航天局局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