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青年健康心态的形成与培育

【摘要】自信达观、积极向上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鲜明形象,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斗志、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追求是中国青年的主流。当代中国青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坚定理想信念、校准价值认知、增强文化自信。青年追求健康心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年健康心态的培育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课题。

【关键词】青年心态 思想引领 青年群体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

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适应状态,即个体带着已有的心理模式对来自自身与外界环境的种种变化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作出合适反应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并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健康心态在群体层面对应于良好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具有集体性,一般指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社会类别中的社会共识、社会情绪和感受。社会心态透过整个社会的舆论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感受、对未来的信心、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等得以表现,青年群体的心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甚至影响社会心态。当代中国青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将牢固的理想信念、健康的价值认知、坚定的文化自信转化为良好的社会心态。

新时代中国青年健康心理状态的表现与特征

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占据着中国青年的主流,自信达观、积极向上是中国青年的鲜明形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2021年有关调查显示,88.0%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202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其中“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10余年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平稳,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和个人心理素养水平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跨越,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当代青年深植家国情怀,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他们理性求实、合作创新、面向未来、自尊自信、积极乐观、开放包容、追求独立、不甘平庸。

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获得了更优越的发展机遇,实现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宽阔。新时代中国青年“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绝大多数青年关心国际局势,秉持世界眼光思考全球问题,刚健自信、胸怀天下。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青年不畏难、不惧苦,危难之中显精神,关键时刻见真章,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彰显了乐观积极的心态。时代在变化,不论是扎根在乡村,还是奋斗在城市,广大青年自尊自信,用自己的担当谱写时代最强音。

综合来看,新时代中国青年健康心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青年健康心态具有系统性。在包含智力、情感、意志、人格(个性)、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等要素在内的总体结构上均有较好表现。

第二,青年健康心态的核心特征突出。在健康心态的总体结构中,对青年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制约作用更强的特征较为突出,如,理性认知、情绪调控、自我意识及正向价值观等核心特征表现突出。

第三,青年健康心态的发展趋势良好。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心理状态稳定,未见明显波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不断降低,并呈现出许多时代性心理特征,如,广大青年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善于平衡竞争与合作间的关系,能突破自我、主动参与,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四,青年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显著增强。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与调适,能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第五,个别青年的心理状态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社会变迁、网络谣言传播、非常规突发社会事件的影响时,有些青年表现为心智与社会性发展滞后,有些青年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与责任心,还有些青年表现为精致利己、急功近利、浮躁焦虑。对此,需要持续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

新时代中国青年健康心态的形成,得益于时代发展、政策支持、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物质条件、人生选择、政策保障持续优化,伟大时代为青年形成健康心态、更好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现在、将来青年工作都是党的工作中一项战略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青年、关怀青年,多次在给青年回信、重要讲话中寄语当代青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亲切关怀青年的健康成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为党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中国共产党历来将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以不同方式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坚持相信青年、善待青年、宽容青年、支持青年、培养教育青年。坚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革命史与党史教育、品德与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其中,深刻的理论教育为青年健康心态发展奠定了科学的认知基础;榜样教育感召激发了广大青年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年成长提供了专业支持。各类教育活动在形式上符合青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其形象性、情景性、信息丰富性、参与互动性、活动时间的持续性及多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对青年起到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综合作用。近年来,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重要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活动创新也令广大青年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热度持续增强,呈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比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令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到祖国7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青少年在将诸多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加工储存时,伴生出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体验,进而引发深入思考,逐步强化相应的国家认同、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经由感知—体验—思考的合情合理的心路历程增进了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担当。

从政策层面看,《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的心理健康列入重要发展领域,提出促进青年身心和谐发展,指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不同青年群体社会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研究、管控和疏导,引导青年形成合理预期,主动防范和化解群体性社会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开展心理健康宣教行动、心理健康环境营造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行动等六项具体行动。2022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和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

培育青年健康心态,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

青年健康心态的培育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课题。青年追求健康心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优化和拓展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侧重社会宏观层面的社会心态问题的解决、监测与调适,采用社会或社会心理的理论视角,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心态培育和心理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治理工作。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主要解决个体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个体的、病理学和医学的理论视角,服务于有需求的个体,由政府、社会、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和治疗,包括心理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要从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健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八个方面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加强对青年思想、心理及青年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机制,引导青年群体形成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青年健康心态的常见影响因素有六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区、重大社会事件),遗传与生理因素,人口学因素,心理因素(人格、认知、社会情绪能力、意志、基本需要),生活因素(日常习惯、媒体运用、生活事件)。例如,自媒体传播的流行语和关键词会对青年健康心态产生显著影响,工匠精神、网络直播、佛系、996、后浪、内卷等年度流行语和关键词勾勒出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走向,也深刻反映出青年社会心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价值观的冲突和情绪的波动。基于这些影响因素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引导青年群体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

青年健康心态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因素是青年自主功能的发挥。尊重和信任青年应对环境变化和自身变化的潜能,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建构他们的未来,在此基础上结合青年健康心态的其他影响因素开展培育工作。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依据该理论,青年健康心态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间维度五个层面进行梳理:微观系统主要指的是个体直接接触的因素,例如家庭、学校,儿童青少年不仅受微观系统中人的影响,而且他们的生物和社会性特征——习惯、气质、生理特征和能力,也影响着同伴的行为;中介系统则是微观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诸如家校联动,与父母建立安全、和谐关系的幼儿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也易于被同伴接纳和建立亲密、支持性的友谊关系;外层系统并未直接与个体接触,但是对个体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儿童青少年在家庭里的情感关系可能会受到父母是否喜欢其工作的影响;宏观系统会对内层系统产生影响,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是一个广阔的范畴;时间维度强调在个体发展的一生中,每一个系统会随时间变化,且生态环境中任何变化都影响个体的发展方向。

拓展新技术支持下的心理疏导。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认识和适应世界的方式。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也发展出新的形式,例如,网络心理咨询可将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等迁移到网络平台,心理干预软件(如智能聊天机器人)增加了青少年获得干预的可能性。网络世界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娱乐学习的重要渠道,智能环境和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青年群体喜爱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可采用新技术支持下的干预与评估方式,培育其形成健康心态。

培育青年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青年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阶段青少年的具体表现要求,据此开展青少年健康心态培育工作。

开发青年积极心理资源。可基于积极心理资源模型开展关键心理优势、心理复原能力和心理管理能力三个维度的培育工作。其一,积极心理资源开发主要着眼于全面建立青年关键心理优势。关键心理优势是指能够引发积极组织行为的核心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包括信念、乐观、自信、坚持四项重要的心理素质。当青年拥有良好的关键心理优势时,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更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绩。其二,针对特殊青年群体,如高压、高危、高单调作业环境下的青年,其心理资源开发着力于建设坚韧、灵活的心理复原能力。心理复原能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困难、挫折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能够有效应对并适应的能力,包括环境适应、心智复健、情绪排解三方面能力。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复原力的人能更快地从失败中恢复过来,能够从压力中寻找机会,在挑战中获得成长,并取得更大的成功。提升心理复原能力能够增强青年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提升青年灵活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强化对自身情绪及心理状态的觉察与调节能力。其三,针对在组织中扮演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的青年管理者,其心理资源开发的重点在于建构优秀的心理管理能力。心理管理能力是指一种以积极肯定、鼓励发展为导向的管理技巧和能力,它关注人的潜在优势和资源开发,心理管理能力包括有效沟通、积极氛围、和谐关系三方面内容。提升青年的心理管理能力是培育青年健康心态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更好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系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221039)和国家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9FSHB010、12BSH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

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人民日报》,2022年4月22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思想引领   青年群体   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