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黄群慧:以更加自信姿态迈入现代化新征程

【解码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步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实力跃升新台阶,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十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经济绿色转型效果显著;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扩大开放形成新局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在经济发展实践上取得显著成就,而且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和系统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超过了全球人均GDP的平均水平,已接近世界银行给出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水平。基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的测算,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2.4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新时代中国经济总量跃升的同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占比从2012年的9.4%下降到2021年的7.3%,第三产业占比从2012年的45.3%上升到2021年53.3%。第二产业从2012年的45.3%下降达到2021年39.4%。在基本保持工业稳定的前提下,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符合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趋势。从城乡结构看,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6%上升为2021年64.7%,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从2012年的72917元/人提高到2021年146380元/人,10年将全员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

工业化一直是现代化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的驱动力。十年来,中国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根据对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连续的跟踪评价,2020年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指数已经达到93。这意味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即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短短几十年崛起为世界性的工业大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更高目标奠定了雄厚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进一步加快,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围绕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随着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成型,那么,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进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全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加自信。

(作者:黄群慧,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黄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