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如何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大思政课(1)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代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提升高校课程教学政治高度、发挥思政育人价值引领作用的一项根本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各阶段,教师始终处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肩负铸魂育人重任。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重点,要求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谙熟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的理念意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让“思政力量”在国家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利用整合优势推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

加快建成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和共享平台体系,健全资源开放、共享、交换、利用机制已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提出中国应“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手段的飞速进步,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强大动力。随着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高效教学模式的推广越来越显现出光明的前景。在信息化的强大支撑下,一批批优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断涌现,如何发挥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的功能优势,实现在各区域、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校间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显得十分重要。

当下,不少高校 “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教师集体研讨和共建共享的缺失导致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陷入瓶颈,资源统筹、信息分享的缺少,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优质教学资源的效用。以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为切入点,这就要求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全开放共建共享生态,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供给体系,促进跨区域跨高校间的互联互通以及资源在线流转。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维目标,温州大学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强化育人载体、做好示范引领为重点,真抓实干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制度化、专业化、高端化。学校着力创新打造优秀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利用本省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优势,重点发掘校史红色文化,通过案例征集、推荐,评选出优质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群,并依赖共建共享交流平台这一有效载体,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示范作用,合力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频共振。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能够加快实现各区域高校间的横纵贯通,促进高校和教师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形成“高校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在增进校际、区域交流合作的同时,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本领,整体上也改善了课程思政各类资源的质量。

深入开展各类专题教育培训,发挥教师培训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保障作用

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气势汹汹,而教师培训也理当不容脱轨。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高度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的水平。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责任重大,是高质量教育得以实现的力量源泉。与其他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树立将公民、社会、国家的价值融为一体的观念,更关注社会发展、国计民生,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有着更为突出的思想高度和政治高度。课程思政事关国家人才培养大计和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正确立足自身育人角色定位,让学生真正对思政内容有所领悟、有所启发。因此,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是在当前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伦理学、人文教育等课程思政核心理念纳入教师岗前、在岗培训以及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之中,积极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系统性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思政教学技能,努力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相适应。通过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助力教师树立崇高的育人目标,以此为指引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信念感和责任感,指导教师在潜移默化的知识传授中构筑学生的“精神大厦”。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有针对性地挖掘时政要素,分模块开展教师教育,在组织培训时应以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和师德师风教育为核心,通过采取研讨交流、实地调研、微格训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教师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所在,更能准确地把握课程思政的实施办法,为课程思政的落地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温州大学多次举办新入职教师教学培训班,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为新教师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提升综合教学能力为风向标,邀请校内外一流教育专家作为培训师,开展“教师形象礼仪”“幸福·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和“青年教师研习营”等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明确教育目标、提升师范技能,使培训目标在日后教学效果中落地、落实。此外,高校还要注重对培训者团队的管理和组织,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保证为预备教师和在职教师个人成长提供持续可靠的支持与补给。

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在交流融合中实现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高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高校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集体教研是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开展的团队性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学专业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帮助教师队伍补短扶弱、建优建强的一项创新型举措。要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恰当解决思政教学浮于表面、理论过于抽象化、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单调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研究上下苦功夫。《纲要》提出了“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鼓励支持”的具体做法。课程专项组、教研团队等组织形式,为开展合作调研、集体备课、资源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专家学者带头、青年教师牵引的合作机制,为破解教学难点堵点提供了有效途径。二者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使育人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提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开展合作教学教研,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密切融合、同向并行的关键举措。

建设好课程思政,要顺着规律使劲,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要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力量,将价值塑造功能显现于教学实践当中,共同践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例如,温州大学专门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工作室,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讲座、教学沙龙活动、集体备课等活动,协同探索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深度沟通与教学交流,打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节点。各高校也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领导工作,积极支持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立项,发挥好各教研中心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让课程思政进方案、进课堂、进头脑。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激发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是课程思政稳步推进、持续增效的强力保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增强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将道理讲深、讲透、讲实,经得起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追问,真正守住课程思政教育的教育底线。(作者:王晴 周铉博 孙秀丽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研究》和2022年国家创新训练项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研究》(项目编号:JWXC2021014)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