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统一的系统发展

【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经济各方面协调统一的系统发展,是供给质量与数量辩证统一、生态优美、布局合理优化、自主自强、保障国家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等六方面协调统一的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F0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6.002

白暴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首都经济学家论坛荣誉主席。研究方向为价值与价格理论、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主要著作有《价值价格通论》、《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合著)、《现代产权理论与中国产权制度改革》(合著)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深入领会和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经济各方面协调统一的系统发展,从供给质量与数量辩证统一、生态优美、布局合理优化、自主自强、保障国家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等方面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供给质量与数量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产品数量和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的需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供给质量与数量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

马克思指出:“生产靠它起初当做对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因而,它生产出……消费的动力。”[2]这就是说,当生产满足了人们的原有需要之时,人们会产生新的更多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不仅是对原有生活资料在原有质量上的数量扩张,而且是对更多品种和更高品质的需要,是对品种和品质不断更新换代的需要。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也认识到了需要与生产之间的这种关系,利普塞指出:“人类产生新的需要的速度像满足旧的需要的速度一样快。”[3]

在说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时,马克思还指出,“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4]。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都会增加。因此,要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有效供给数量日益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和品种、品质不断更新换代的消费资料。消费资料的生产需要生产资料,尤其需要劳动资料。数量日益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和品种、品质不断更新换代的消费资料的有效供给,需要数量日益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和品种、品质不断更新换代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的有效供给。

劳动资料的品质提高和更新换代,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资料的生产需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在内的数量品种丰富且日益增长的产品,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品种不断增加则是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必然的要求。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无效的产品供给,只有保证了质量的产品才构成有效供给。产品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指出了这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6]。这一论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与生产的经济理论。

 

生态优美的经济发展

 

只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是生态优美的经济发展,也就是绿色的经济发展。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与劳动共同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自然界是人类生产劳动得以进行,进而实现物质财富创造的最根本源泉。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7],“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8]。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是物质财富源泉之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揭示了生态环境与财富生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破除了把生态保护与社会财富生产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生产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生态环境内化为社会财富的内生变量。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自然界和来自自然界的力量对于劳动生产力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指出“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9],“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0]。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11]的科学论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12]。习近平总书记还阐明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改善劳动的自然条件,这有利于社会生产力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主义非常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人类世世代代共同的永久的财产”[13],而“资本主义生产指望获得直接的眼前的货币利益的全部精神,都和维持人类世世代代不断需要的全部生活条件的农业有矛盾”[14]。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他指出:“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15],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16]。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阐明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将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事关子孙后代根本利益与民族发展长远利益的高度。

 

布局合理优化的经济发展

 

我国地域广袤、产业众多,国民经济部门比例和地域分布合理优化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布局合理优化的经济发展,应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指出,产业资本要顺利运动,就必须在空间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按一定比例并存,资本结构布局必须是合理且优化的,“资本作为整体是同时地、在空间上并列地处在它的各个不同阶段上”[17]。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出,生产消费资料和生产生产资料的两大部类必须要各持一定的比例,社会资本运动才能够顺利进行。斯大林认为这一理论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他指出,“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如果仅仅看到这个形式,而看不到它的基础,看不出它那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基本内容,就是一点也不懂得这个理论”[18]。可见,马克思社会资本循环和再生产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国民经济布局需要合理化和优化的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19]。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的合理和优化布局,作出了高瞻远瞩的科学论述,深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社会生态和社会生产的全面均衡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合理优化布局问题。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循环和再生产理论,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要素禀赋差异巨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我国国民经济地域布局合理和优化指明了方向和实施途径,指导着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我国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差距反映了城乡经济布局的不合理。通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合理优化布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使我国城乡差距持续缩小,推进了城乡经济布局的合理优化。

 

自主自强的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只有构建完备的经济体系,独立自主,自主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自强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21]“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22]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自主自强发展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23],“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4]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立足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以国内市场和国内消费为依托,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完善国内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自立自强的根基是实体经济,指出:“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和实体产业要以自己为主,这一条绝对不能丢”[25],“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6]。实体经济既是国家的经济根基又是创造就业的主体,还是一国抵御国际冲击的重要保障,“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27]。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还要依靠传统产业升级。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完备和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仍旧存在产业结构落后、产业链较低端和产能过剩与不足并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自立自强的根本是途径自主创新,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8]。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驱动”,既要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打造高标准科研创新中心,不断增强全国各层级、各维度的科研创新能力;又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阻碍创新的障碍,营造充满创新激情和活力的制度环境,鼓励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29]

 

保障国家安全的经济发展

 

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但是,不安定的因素依然活跃,世界局势复杂纷乱。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30]“战争对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31]。因此,当今世界,保障国家安全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言,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充分保障国家安全的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32]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33]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经济建设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人民美好生活才能得到坚实保障。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历来都是关系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农产品供给安全问题[34],指出:“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35]。保障了粮食供给,人民安居乐业就有了保障,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就有了主动权,占据主动地位,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36]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确定了我国粮食供给安全的基点和方向,是关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谋划。

初级产品供给安全是充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37]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发展基础。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保障资源安全既是整个社会经济生存的安全基础,也是制造业、国防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等各项产业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资源的生产、获取和安全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国立于不败之地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安全方面,要“发挥国有企业支撑托底作用”[38],明确了在资源生产等各个重要领域中国有企业的定位和责任,在资源生产和安全中,国有企业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再生产,而且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同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9]。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再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0]。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发展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动摇。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41],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4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发展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43]。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一切经济资源活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内容。中国经济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完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是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的发展,衡量标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44]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沿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伟大成就。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KDAL038)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02页。

[3]Lipsey, R. G.; Steiner, P. O., Economic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1, p. 6.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4、204页。

[6][19][26][27][3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38、239、24、242、3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页。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39页。

[1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44页。

[11][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78页。

[1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第1版。

[13][14]《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18、697页。

[16]习近平:《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人民日报》,2013年7月21日,第1版。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1页。

[18]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72页。

[20]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求是》,2019年第24期。

[2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91页。

[2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300页。

[23][24][25]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求是》,2020年第21期。

[28]《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0日,第1版。

[2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1版。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6页。

[31]《列宁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47页。

[33]《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抓紧工作 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华网,2020年7月3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7/31/c_1126310486.htm。

[34][37][38]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求是》,2022年第10期。

[35]《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人民日报》,2020年5月24日,第1版。

[36]《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 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人民日报》,2020年2月26日,第1版。

[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页。

[40]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41]《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学习时报》,2016年10月10日,第1版。

[42][4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10年11月4日,第1版。

[44]《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民日报》,2018年4月9日,第1版。

责 编/张 晓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oordinated and Systemic Development

Bai Baoli

Abstract: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path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 coordinated and systemic development of all socioeconomic aspects, including dialectical integration of supply quality and quantity, eco-beauty, reasonable and optimized layout,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national security and reproduction of socialist production rela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heory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economic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which enriches and develops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is the Marxist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Keyword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xism,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责任编辑: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