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随着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恢复,制造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企业生产活动平稳运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壮筋骨”、上台阶,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冲击,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度出现过早过快下降倾向,对经济健康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近两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制造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动能,负重前行,在逆境中呈现恢复增长态势。2022年二季度,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28.8%。稳定制造业既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也步入爬坡过坎的阶段。为此,需要供需衔接、远近结合、系统发力,持续巩固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石,继续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以需求为牵引,发掘内需市场潜力。需求是带动制造业扩容提质的牵引动力。我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制造业发展孕育了无限商机,伴随需求结构持续升级,制造业提质增效也不断加快。当前,多重因素导致有效需求并未充分释放,供需结构错配矛盾也日益凸显,部分领域产能过剩较为突出,制造业发展受到明显需求抑制。为此,要充分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积极扩大投资需求,加快“十四五”重大工程和行动实施,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千方百计刺激消费需求,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和灵活安排个人消费贷款,拓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产品消费,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发挥平台经济作用促进数字消费。
以企业为主体,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多年来,我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优势企业,培养历练了一批敢闯敢干的优秀企业家,成为市场竞争的活力之源。当前,诸多超预期突发因素给企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遭遇生存困境,对制造业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要落实好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落细惠企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加大要素协调保障力度,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培育一批具有主导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提升“专精特新”水平,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以创新为引领,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优势逐步显现,创新引领制造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但同时,与主要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在一些制造领域的短板和弱项依然较多,诸多企业长期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之痛,难以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升级新趋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利于制造业在更高平台上行稳致远。为此,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对接,加快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和效能。要支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升制造质量、效益和效率。拥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面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强化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衔接,打造高层次和适用性制造业人才队伍,挺起制造业“硬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