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在深化系统改革中持续增强科协组织的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群团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对做好新时代群团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群团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推进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切实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重大部署,以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标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将科协系统改革引向深入,在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做好联系服务工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立根铸魂,科协组织政治建设全面加强

坚定不移把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发挥桥梁纽带职责、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和“重要的大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界走深走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纲”和“魂”。抓好“关键少数”理论武装,在重要报刊媒体发表理论文章,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发展的重要论述。建立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全国学会理事长、知名科学家讲党课常态化机制,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科协发展实践,聚焦新时代政治建设靶心设计科协系统工作格局,走好“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创办中国科协党校,面向科技领军人才、科协系统干部、海外科技人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修、国情调研,推动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并广泛开展系列活动,强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激励导向,引导科技工作者奋力创新争先,持续打造没有围墙的思想引领阵地。编制并在海内外广泛传播《跟着总书记学科技》《嘱托》《佑护》等文化作品,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空间深化拓展,润物无声凝心聚力,不断筑牢科技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全面阐释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深入高校师生,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学风传承行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全方位建设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引领青年学子接力精神火炬,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深耕高校,“英才计划”“高校科学营”等机制实现科教协同育人。探索人才成长规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深入挖掘600余位杰出科学家成长历程,展示科学家群体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话题引发科技界广泛共鸣,社会辨识度、认同感显著增强,科学家精神引领时代风尚的底色更加浓厚。

夯实科协系统党建保障,破冰学会党建难题。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立科技社团党委,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截至目前,推动成立全国学会理事会党委197个、学会办事机构基层党组织162个,114个学会探索建立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2151个,初步形成学会理事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三层党建工作模式,完成全国学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推动所属全国学会全面实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等载入章程。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开展党建工作,旗帜鲜明加强党对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锐意创新,全面拓展“四服务”事业发展新空间

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科协事业发展全过程,紧扣时代主题,聚力打造科普、学术、智库“三轮驱动”服务品牌,实现科协优势资源战略重组和服务流程再造,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实现价值搭建广阔舞台。

坚持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亲”和“紧”上下功夫。发挥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系统联动,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推动完善奖励举荐制度,共推荐1006人次成为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397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89人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强化学会对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举荐,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2100余名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连接14万基层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零距离听取科技工作者诉求呼声,建设“科情在线”调查系统,连接覆盖全国的1254个机构调查节点、700余万科技工作者,形成快速调查和信息获取机制,网上联系服务、引领动员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提升战略支撑力,强机制、建基地、筑生态促进产学研融合。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出“科创中国”服务品牌,打造产学研供需对接的信息平台、技术服务与交易的运营平台、人才与技术的赋能平台。建设65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和园区,组建482支科技服务团,组织科技人员响应企业需求“揭榜挂帅”,为6800余家企业解难题、促升级。出台《中国科协科创促就业八项举措》,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主体联动、形成要素汇聚涌流的创新联合体,“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青年百人会、长三角助力创新联盟、国际技术交易联盟等近200个各类新型协同创新组织快速发展,大力营造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深入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战略思想。准确把握科普内涵之变,既注重科学知识传播,更注重科学方法传授,不断强化科学精神、树立创新自信,推动科普协同化、信息化、国际化转型。接续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成立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持续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协同化机制广聚百川势能共塑社会化动员新格局。2020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迈上新台阶。扎实推动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从无到有、量质齐升,10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408座全国实体科技馆、612套流动科技馆、1251辆科普大篷车、1112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五位一体”的覆盖全国、世界独有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线下服务公众超8.5亿人次。着力打造科普中国平台,面向公众提供科学、权威、有趣、有用的科普内容,平台资源总量超53TB,传播渠道715家,传播量达416亿人次,已成为国内最权威的科普平台和最大的科普资源库之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迅速启动应急科普机制,以“科学辟谣平台”阻击“疫情谣言”,联合中宣部等提出加强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推动形成平战结合的科普协同联动长效机制。连续举办3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委会,打造以全球科学素质提升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开放高地。

突出科技治理特色,打造系统联动的科协智库体系。建立持续研判机制,组织引导科技工作者聚焦国家战略,积极建言献策。探索跨界研判“卡脖子”瓶颈的工作机制,持续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协同高校、地方和社会智库形成开放研究平台,围绕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等重大问题,会地合作建设战略区域智库。组织能源企业和专家持续开展科技支撑“双碳”目标战略研究,提出煤化工消纳可再生能源以及原料煤不纳入能耗统计等建议。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第三方评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评估、国家整体科技能力评估等受到广泛好评。

团结合作,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根据科技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时代趋势,把握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规模分布等新特点,探索新时代“三型”科技群团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

坚持以会兴业、以业聚才、以才引才,持续打造团结引领的价值平台。打造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国际交流平台,中国主场影响力持续提升。紧扣变革时代的发展主题,主动发起全球话题,广泛汇聚全球智慧。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推出数以万计的精品会议,机制化联系200多个国际组织,形成学科领域广泛交叉、产学研深度融合、思想碰撞交流的重要阵地。

强化学会改革主体地位。以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现代化为目标深化学会治理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会,支持学会有序发展港澳台会员和外籍会员,探索吸纳港澳台及海外知华友华科学家在学会任职,拓展社会组织发展国际视野。一流期刊建设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一批优秀期刊跻身国际前列,44种期刊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5%,30种位列学科前三,14种跻身学科第一,5种进入全球百强,实现零的突破。建设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汇聚10万余篇病例报告向社会开放,为临床医生评价制度改革提供支撑。发布32个学科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覆盖国内外期刊5198种,推进中外期刊同质等效应用。集成95个国家(地区)、38个语种共1.4万余种科技期刊构建“世界引文库”,研制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数,形成面向世界的自主评价体系。

党建带群建赋予基层组织新活力。推动组织与业务融通发展,集成科普、学术、智库资源协同下沉,进入基层党建平台,融入社会治理网络,增强科协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构建省域统筹政策机制、市域构建资源中心、县域着重组织落实、各级学会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推动建立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赋能4万余名基层“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有效延长科普服务链,拓宽科普惠民覆盖面,基层组织力不断增强。

以“互联网+”促进组织变革。集成科协优势资源,主动融入数字化转型大局,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打造“智慧科协2.0”一体化功能平台,做好各部门单位、地方科协、全国学会等组织、专网、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接入工作,推进审查事项、办事流程、数据交换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国家级科技人才库入库人数向千万量级迈进,为党和政府人才工作大局提供服务支撑。弥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单位、不同组织之间的断层,打破时空限制、信息分割与数据壁垒,重组整合科协各类业务,形成“一体两翼”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格局,提升网上群众工作能力。

发挥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主渠道作用。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秉持开放、信任、合作理念引领科技工作者共同应对国际复杂变局。持续加强与港澳台科技组织的交流合作,团结服务港澳台科技工作者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局。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代表中国科技界加入372个国际科技组织,推荐中国科学家就任执委以上职务399人次。支持发起成立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等国际科技组织。积极参加联合国与重要国际科技组织联合发起的大科学计划。积极深化科技抗疫国际合作,组织167个全国学会与254个对口国际科技组织建立信息分享机制,推动200多种期刊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授权书参与COVID-19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支持建立或筹建30个区域科技组织或联盟、39个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或培训中心、5个国别或区域科技问题研究中心。持续实施“海智计划”,累计与102个海外科技团体建立合作关系,设立138个各类海智基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引才引智工作。

10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协事业发展的根基在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保持党领导下人民团体的政治本色;活力在于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与时俱进地确立工作重心;动力在于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坚持不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面向未来,科协组织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着力涵养自立自强,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协同治理,着力拓展开放融合,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强有力的历史担当,团结科技工作者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上,科协组织要自觉把党和人民的期待和呼唤,当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强音,坚定主心骨、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最广泛地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不断前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中国科协   张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