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出台,这既凸显了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又为未来思政课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应严格按照党中央要求,加快形成“三位一体”“大思政课”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全员参与“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由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行业理论专家或先进模范、红色基地负责人、讲解员、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大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积极调动高校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在“大思政课”的组织协调、考核评估等方面的服务与贡献,吸引鼓励家庭人员、社会企业等支持的“大思政课”建设保障机制。
坚持全过程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将“大思政课”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中。开展“大思政课”,需提前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学习规律,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做到精细化过程管理。入学伊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授“思政大课”,勉励学生认真学习并传承校训精神并“立大志”。大一期间,借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实践”课,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明大德”。大二期间,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实践”等课程帮助学生“明大理”。大三期间,借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勉励学子扎根中国大地“成大才”。大四期间,开展就业培训,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临近毕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勉励学生牢记党的教诲、谨遵校训,回报社会。
坚持全方位促进“大思政课”建设。聚焦校内外、课堂内外各种不同类型平台和资源,形成集思政课建设、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教育为一体的全方位“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依托全国及地方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实践教学基地讲好思政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理论铸魂育人,实现入脑入耳入心。依托教育部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和提供的教研资源和培训机会,发挥课程思政的学科德育功能。围绕重大时事要事、历史事件、纪念日等,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报告、论坛讲坛、志愿服务、比赛竞赛、展示宣传、社会调研等活动推进日常思政教育活动。
构建“学科-课程群-课堂”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科学研究体系
加快学科建设研究。通过设立研究专项,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哲学、经济学、法学等13个门类知识框架中。
加快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研究。在现有必修课基础上,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并以此为核心,分专题深入研究并筹建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习近平关于各领域、行业重要论述等的选修课,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完备课程群,供学生选择并学习。
加快思政课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思政课教材研究,动态优化思政课教材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及时更新、有效融入教材编写修订之中;加强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拓展课外、校外实践机会和资源,打造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加快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社会支持体系
以政府支持指导为基础。“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由政府顶层谋划、统筹构建和组织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技术部等十个中央政府部门明确任务,团结协作,从国家层面构建“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做好“大宣传”,并分头指导地方各级相关单位做好“大思政课”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障工作。建设“大思政课”,政府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将发挥基础性、前提性作用。
以高校改进创新为主体。在师资队伍上,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为补充,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各行各业优秀从业者为点缀的“大师资”。在基地资源上,开发和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基地和资源,丰富和贡献国家和地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大资源平台建设。在条件保障上,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主体负责,其他职能部处密切配合的“大思政课”建设组织架构体系,确保各项事宜稳步推进。
以社会合作参与为补充。提高调动社会资源意识,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源办“大思政课”。创造条件,与国家、地方文化场馆,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工作机制,推动学生志愿服务、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政课社会师资引进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创建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平台,激励社会人士、学生等创作微电影、歌曲、视频等,形成地方特色的“大思政课”教育网络平台。
当前,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其支持力度史无前例,这既是对思政课地位的充分肯定,又是党中央对办好“大思政课”寄予厚望。政府、高校和社会应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共同加快推进三位一体“大思政课”建设,以优秀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作者:娄枝 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202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