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感悟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蕴与时代意义

网评配图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从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的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历史根基深厚、民意基础坚固,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和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厚植全社会重农崇农氛围,挖掘农耕传统文化、开发弘扬田园文化、培育繁荣节日文化,塑形与铸魂并重,欢庆与教化并举,深刻阐释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蕴与时代意义。

彰显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习近平同志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法定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亿万农民的深切关怀,彰显了“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生动实践,是提升广大农民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一件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勉励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

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为了“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秋分之约,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的文化产品。新时代的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新型职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新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斗和幸福是新时代中国农民的最美底色。通过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搭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舞台,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市民与农民同庆共享节日,赏阅乡村美景、品味特色美食、体验农耕特色、享受文化熏陶、涵养文明乡风,留恋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

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丰收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眼新时代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挖掘中华优秀农耕文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与时代价值。以节为媒、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享受中华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以农业生产、农村民俗、农民生活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活动,汇聚对“那山、那水、那田、那人……”的乡情寄托,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社会积极先进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流融合,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丰收节是各民族城乡居民、华夏子孙、炎黄儿女共享中华农耕文明滋养,寻梦故土的有效载体,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是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丰收节根植于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内化于亿万农民精神世界、凝聚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神力量,把全球华侨华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乡情、乡愁、乡音、乡情与乡村民俗紧紧连在一起。全面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全国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同心同德、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共同汇聚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高质量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sztsjh-2022-2-24)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皖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春艳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农民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