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

【摘要】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海洋科技资源不足、开发方式粗放和涉海金融支持力度有限等方面。为此,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手段,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科技创新 海洋强国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平稳、政治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海洋科创环境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要着力点,推动我国海洋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海洋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多维度提升。这得益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优异成果。《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从宏观上看,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2021年,我国持续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深远海养殖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海洋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此外,海洋电力业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海水利用业及海水淡化工程蓬勃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也呈现出加速发展势头。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迸发。《“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并在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沿海城市贯彻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迈进新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相关部门出台了延迟缴纳海域使用金、增加对供水及用电的补贴等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快速恢复市场活力。2021年,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也随之涌入,涉海企业数量比2020年增长5.7%,海洋经济发展吸引力逐步增强,资本市场更加活跃,海洋股票指数——“蓝色100”的涨幅达到30.2%;全年共有52家涉海企业完成IPO上市,其融资规模较2020年增长了478.6%,高达853亿元。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势强劲,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7%、30.5%和16.4%,增速明显高于海洋传统产业。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一、二、三次产业占比为5.0:33.4:61.6,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4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同时,海洋传统产业也经历了转型升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试点有序推进,截至2021年底,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36个;海洋船舶建造也逐步向低碳化的发展方向迈进,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全年新接订单的占比达到24.4%;此外,智慧化港口建设工作有序展开,至今已完成33个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并在厦门、青岛、上海、深圳、日照、天津等8个港口城市投入使用。

海洋能源开发势头强劲,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海洋能源供给力度进一步加大,海洋油气、海洋电力等海洋能源供给量大幅提高,为保障民生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先后投入生产,2021年海洋油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2%、6.9%,全国原油增量主要由海洋原油增量构成,占比高达78.2%。“向海争风”正为东部沿海地区绿色低碳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达世界第一,全年实现新增并网容量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倍。“2020年抗病毒海洋药物研究专项”计划开展后,构建了靶点模型并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全社会资源加快对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究。为保障我国缺水地区的淡水资源供应,海水淡化规模持续扩大,天津、河北、山东和浙江等地区陆续动工完成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设。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的海洋科技创新接连取得了重大突破,海洋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升。一方面,沿海城市相继试点“揭榜挂帅”制度,努力实现海洋创新和科技机制创新的并驾齐驱,释放海洋科技动力。针对海洋创新及相关研究领域创新的资本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海洋价值链、资源链和技术链的深度整合步伐加速。另一方面,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并获得了重要进展。在海洋高端装备领域,国内首艘17.4万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再气化装置于上海完成制造并顺利交付。在海上能源领域,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并网发电,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储能”海上风电场建设进入储能交付期。在自主研发领域,体内植入用超纯度海藻酸钠完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登记备案,打破了国际垄断,并完成国产化生产制造。在创新科技领域,海底高压主基站、海底光电复合缆等一批海洋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外贸易新格局逐步形成,海洋国际合作迎来新局面。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与逆全球化浪潮等不确定性因素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由于我国海洋经济固有韧性及利好的政策环境,海洋对外贸易逐渐恢复,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海洋支柱产业,如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海洋船舶制造业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向着高层次阶段迈进。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全球商品货物需求量激增,引发了国际航运价格飙升,海运市场发展持续向好,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也因此发展迅速,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99.7亿吨、2.5亿标准箱,居世界第一。同时,伴随着全球新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及我国造船技术更新换代,我国海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分别同比增长11.3%、147.9%和44.3%。2021年,中国外贸发展势头仍然强劲,全年的海上运输进出口总额和主要产品进出口金额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国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4%,其中船舶出口金额2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海上风电整机也实现了首次出口。

我国海洋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海洋经济作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其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海洋科技资源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增强。一是海洋核心技术以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不足。例如,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企业更多地进行装备组装工作,对于核心技术与关键配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水淡化的核心技术尚待提高,比如反渗透膜组件、高压泵等核心组件的研发需要进一步突破,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尚需国外技术支持,海水循环冷却的强制标准和海水冷却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尚需完善。二是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以海洋经济实力较强的山东省为例,全省科技成果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约占五分之四,剩余五分之一为应用性研究成果,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尚需提高,亟需建立企业需求与高校研发合作一体化机制。三是海洋经济发展相关基础领域的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例如,中国在海洋生物技术和药物领域与国际先进研究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制约了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

海洋经济开发方式粗放,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尚需提高。一是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有所衰退。例如,长期高强度的捕捞开发、水体污染和围填海活动使近海鱼虾种群量不断减少、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获低值化问题突显,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二是用海矛盾问题持续存在,海洋空间资源趋紧。例如,在一些海洋产业聚集区,特别是大城市岸线附近,各产业竞争性、粗放性地抢占和使用岸线,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缺乏协调,造成港城矛盾凸显、亲水空间缺乏、生态空间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再如,油气资源开采区与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功能重叠、油气开发与海洋生态红线交织重叠等问题,增加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潜在风险。三是海洋产业布局趋同,岸线、港口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例如,沿海港口布局密度大,同质化竞争问题尚存,资源浪费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涉海金融支持力度有限,蓝色金融建设发展有待完善。一是传统的银行融资业务较难满足涉海企业的融资需求。比如,海洋装备、造船以及养殖类企业通常规模较大,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时间较长、风险较大,这使得规避风险、谨慎投资的传统银行难以对此类企业提供大规模融资支持,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二是融资机制与海洋产业的契合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专门针对海洋领域的风险分担以及补偿机制不健全,财政贴息以及风险担保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银行机构对涉海企业的资金支持需要进一步强化。三是海洋保险对海上风险的保障功能不健全。比如,由于业务涉及领域广,涉海保险在定价、估损以及理赔等方面需要较高的技术,导致海洋保险发展相对缓慢。四是政策性引导资金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比如,由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财政资金较为分散、规模较小等特点,资金使用的聚合力欠佳。

我国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海洋经济“十四五”开局良好,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在政策利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等背景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手段,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将继续向增量提质迈进。海洋经济总体发展加速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朗。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基数效应的不断减弱,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逐渐恢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平稳运行,助推海洋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为海洋经济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将持续巩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2022年我国海洋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推动深水、绿色、安全、智能等海洋重点领域的核心装备和关键共性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绿色发展理念将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化。为此,未来可以建立流域—河口—近岸的海洋环境污染防控联动机制,通过陆海统筹,海陆区域协同联动,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生活垃圾倾倒入海,进而有效减轻各沿海城市海洋环境治理压力,保护好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性使用。同时,海洋技术投入也将更合理地向海洋环境治理倾斜,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助力突破重大难题和发展关键性技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城市海洋管理力量和平台,综合提升海洋环境治理能力。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大力发展蓝碳经济,不仅能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还能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海洋生态良性循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涉海金融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涉海金融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持要素,同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等多种功能。在近十多年里,我国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从供给总量的扩大,到产品多样化,再到金融服务科学化,佳绩累累。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海洋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在其指引下,国内沿海省市纷纷把实施涉海金融写入各省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未来,涉海金融体系将不断完善,金融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涉海企业投融资将向更加便捷、专业化迈进,涉海信贷、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将持续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系列服务。同时,我国将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强国际涉海金融合作,进一步发挥全球金融资本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

数字经济将赋能海洋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内容,相应的核心产业的分类也出台了新的标准,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进一步对数字经济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明晰界定。数字经济迎来政策东风,海洋经济也必将借助此次东风,掀起数字经济的浪潮。因此,海洋领域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如海洋通信网络、海底数据中心、海底光纤电缆系统等,将会快速发展,海洋大数据平台等将成为短期内的重点建设对象。随着海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海洋领域数字经济将快速发展,加速推进海洋产业向数字化迈进。同时,数字经济在海洋领域中的发展应用势必会催生出促进海洋产业快速进步的新技术,并逐渐成为引领海洋领域的新业态。

全球海洋治理将引领国际合作新趋势。要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体制与规则的制订与实施,进一步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倡议各国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号召各国共享海洋发展机遇、共破海洋发展难题、共蓄海洋发展动能,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的背景下,将会吸引跨国涉海企业来华设立分支机构,助力拓展海洋领域市场合作;此外,还将有条件大力开拓船舶、海工装备以及海洋工程建筑等领域的国际市场,建设国际国内枢纽,深化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的对外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保障体系,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对外合作发展空间。

海洋中心城市将助力海洋强国建设。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着海洋规划发展不断深入,沿海城市出现了建立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的浪潮。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完善,可以推动中国陆海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开放能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增长。当前,上海稳居我国海洋中心城市首位,深圳、青岛则竞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舟山、大连等海洋城市实力也在持续增强。未来中国海洋城市建设将以提升海洋经济水平为基础,并在整个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上发挥关键的支点或节点作用,引领我国海洋城市建设发展、参与国际海事竞争合作的新方向,不断推进海洋事业现代化、国际化,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参考文献】

①《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1年。

②冯贻东、冯汉林:《现代海洋药物研发进展与浅析》,《应用海洋学学报》,2021年第2期。

③何丹:《蓝色金融国际实践研究及对中国启示》,《区域金融研究》,2021年第1期。

④金永明、赵昕、韩立民:《“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与任务”笔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海洋经济   科技创新   海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