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大公约数理念对于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问题,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思路。最大公约数原理就是寻找世界各国或全人类利益的最大共同点和最大契合度,为建立各种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最大公约数找得准,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才打得牢;找不准,其基础就不牢靠。寻找最大公约数要考虑多维度,争取全方位地、有针对性地寻找最大公约数。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 国际关系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最大公约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抓手。最大公约数理念呼吁海内外中华儿女提高凝聚力,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所秉承的“包容”“团结”“求同存异”“有容乃大”的博大情怀和精神,对于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国际问题,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思路。
最大公约数理念的现实依据
最大公约数理念借用了公约数概念,强调在不同个体、单元之间存在着维系彼此关系的共同特征、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诉求。而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理念,是因为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愈发突出。
一是世界各国发展严重不平衡、不充分。如今的国际社会依然存在极端贫穷的现象,也存在发展成果不能普惠于人而产生的贫富悬殊现象。贫困导致饥饿、战乱、难民和死亡。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饥饿和贫穷仍然是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中仍然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使是发达国家,因为收入分配不均,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悬殊。
二是各国发展进程不同,由发展所引发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将和世界各国发展形成长期的矛盾。自18世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呈几何倍数级增长,但与此同时,世界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工业气体、工业废水和人类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环境严重污染。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类向自然索取能源的速度继续加快,人和生物界应有的边界正被打破。由于各国发展进程不同,工业化在很多国家还没有结束,在一些国家甚至没有开始,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将和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形成长期的矛盾、对立。这种矛盾、对立一天不解决,地球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就一天不会结束;反过来讲,各种危机不解决,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增长就会严重受阻。
三是各国因历史起点、发展过程、历史走向选择的不同,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体系,也形成了彼此在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认知的巨大差异和对立。随着资本主义走上历史舞台,西方体系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形成,并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推动下,逐渐构建起全球性的“中心—边缘”式国际秩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中心,其他被殖民或半殖民的国家和民族是边缘。这种国际体系或国际格局不仅不能给世界带来长久和平,反而埋下了更多更大的冲突隐患;不仅没有为世界带来真正的进步,反而加重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贫穷、落后和战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国际格局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立的国际秩序成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基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关系并未回归正常的“基于规则的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继续坚持冷战思维,抱残守缺地以意识形态划线,围堵、颠覆与自己价值观、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权,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国际纠纷、对立甚至侵略战争。这与国际社会要求和平、发展、进步的愿望格格不入。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冲突、矛盾、斗争不可避免,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立统一,和谐、合作、统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尽管历史上的国际体系诸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都是由强权政治推动形成,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国际体系为降低冲突、推动社会发展或多或少发挥过一些作用。这些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在于各方的妥协、合作。人类社会的历史也证明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世界要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心愿。要想实现这些心愿,世界各国就必须本着积极、诚信的精神,在分歧、对立中寻找最大公约数,达成普遍一致的认识,确立彼此或大多数国家认可或可接受的原则与目标,最大程度地协调彼此的行动。
最大公约数理念的实践维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一大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结着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繁荣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的更美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最大公约数原理就是寻找世界各国或全人类利益的最大共同点和最大契合度,为建立各种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最大公约数找得准,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才打得牢;找不准,其基础就不牢靠。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最大公约数理念是利他性的,具有很强的共同价值,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也是科学的,有实践价值的。
其一,各国应寻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构建发展共同体打牢基础。安全和稳定是保障,和平是基础,发展才是目的。世界上的贫穷落后只有通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才能被消灭。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实现这一权利的途径是各国要发展。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找到了,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也就打牢了。问题只在于如何发展,如何分配发展的果实。发展的机会必须是公平的,发展的果实一定要惠及各国,惠及全体人类。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不彻底的最根本原因是存在根深蒂固的剥削、压迫和阶级不平等,必须把消灭剥削、压迫和不平等锚定为全人类发展的目标之一。要通过发展消灭贫富悬殊,消灭阶级不平等,发展不能成为富人、权贵阶层剥削劳动者和穷人、收割胜利果实的借口。只有这样发展,才能走向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各国共同寻找彼此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不意味着要在国家利益上作出无原则的妥协和让步。国际关系的最高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而寻找最大公约数的目的也是要维护国家利益,二者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寻找最大公约数就成了无源之水,也会无果而终。国际关系中,最大公约数就直观地体现在促进各自利益的增长,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彼此可能产生的误解,消除矛盾,弥合分歧,形成维护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抵御不公平外交及不公平贸易,共同解决全球治理中现存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其二,把握在安全领域的最大公约数,携手构建安全共同体。安全和稳定是每个国家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关乎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安全是各国在国际上首要追求的目标,也体现了国际间一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往往会影响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国与国之间要相互尊重,通过协商解决各种分歧、纠纷和矛盾,通过合作有效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营造良好的地区及国际安全环境,携手构建地区安全共同体和世界安全共同体。安全问题不仅仅体现在领土、资源、主权等传统方面,还体现在舆论、互联网、数据、生物等方面,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成为国家间斗争的手段,可以成为某些国家、某些势力侵犯别国安全、稳定,或危害地区和世界安全、稳定的工具。因此,舆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生物安全等和传统安全领域一样,都需要得到重视,都需要各国达成维护安全和稳定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国家、地区和世界的总体安全,才能建立起地区安全共同体和世界安全共同体。
和平和有序就是世界各国在安全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只有本着世界和平的精神,“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深化团结互信,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和分歧”,才能建设起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和平世界和安全环境。只有在联合国框架下,遵守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和接受的国际规则,而不是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不是用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取代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世界才能维持有序稳定的状态。
其三,寻求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最大公约数,推动构建人文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命运和未来的终极关怀,是关于人的理念和思想,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人文共同体概念正是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延伸、深化和实践。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地方就在于有思想,有精神,创造了文化,开启了文明。尽管各种文明各不相同,但它们没有优劣,只有早晚;没有高低,只有差异。文明有碰撞交融,还有包容互鉴。各种文明以及彼此之间的交融、互鉴共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进道路上一排排照亮人类前行的火炬。
建构人文共同体要寻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尊重、包容、互鉴、学习。西方所宣扬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劣论”可以休矣。任何一种文明都值得本民族自豪,任何一种文明都要尊重别的文明。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一种文明能画地为牢,没有哪一种文明能独善其身,不同的文明必然会碰撞、会交汇,每一种文明只有在包容、借鉴、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成长、发展、繁荣。
其四,寻找人与自然的最大公约数,努力构建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全面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生命共同体概念释放出的信息是,命运共同体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也构成一种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体都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人类应寻找人与自然的最大公约数,与自然界重建利用与保护、开发与建设、索取与回报的和谐共生关系,真正形成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再不能采取粗放式发展、掠夺式发展和不计后果的发展。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尊崇自然,顺应自然,让自然界修生养息,恢复良性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其五,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权,共同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全球遭遇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面对人类共同的危机,需要世界各国站位高远,信心坚定,放弃分歧,形成共识,采取共同的应对策略,同心戮力,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生存权、生命权和健康权。各国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本国人民的生命不受外来侵略、灾害、病毒的危害,保护本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在今天的“地球村”里,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机遇和风险共存。在生物危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人类只有摒弃零和思维,携手合作,才能共渡难关。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权这一基本人权的尊重,对携手合作、共克危机信念的坚持。面对卫生健康共同体,世界各国要寻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②《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年11月10日。
责编/李丹妮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