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后疫情时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思路

——以澳门为例

摘  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是加快我国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抢抓全球消费市场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举措,对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激发消费的引领作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可参考澳门的经验,通过制度和科技创新营造一流的国际消费环境,打造优势互补的消费品牌,畅通延长消费产业链,挖掘培育本土文化优势,促进城市未来社区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澳门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发展路径  疫情防控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承载着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核心功能,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新发展格局下,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带动城市群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均具有重要意义。澳门是典型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服务业高度发达,国际高端消费业态成熟。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澳门入境旅客骤减,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澳门特区政府和业界为此推出了一系列稳定经济、提振消费的措施并收获积极成果,这对其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参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已经成为承载我国人口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消费型和生产型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随之升高。当前,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我国经济迈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在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均超过了制造业。[1]中等消费群体的增加使消费市场日益细分精准,市民消费也从传统消费向品质消费、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高质量的消费供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稳定动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了消费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2015年以来,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连贯性的政策和文件,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18年,北京、上海、广州等9座具有区域和全国性辐射示范作用的城市被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商务部等14个部门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随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五个城市在2021年入选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经济发达、服务能级高、消费地标明显、国际消费者众多、文化软实力强、全球消费配置能力强、消费营商环境优越等特征。[2]过去的数十年间,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巩固其在全球生产和消费网络的中心地位,占领了全球消费市场的高地,并形成了汇聚全球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也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标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也日益成为我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服务业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环境的重要载体。应持续提升消费市场国际化水平,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国内国际市场顺畅连接的枢纽。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以及常态化的防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进程,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在疫情防控期间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方面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疫情蔓延的形势下,消费型服务业需求萎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满足和扩大国内需求,从提升消费品质入手,不断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形成优质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将消费提质扩容作为扩大内需、引领增长的重要引擎。后疫情时代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是要促进消费行业复苏,而找准发力点则是未来发展的难点。

澳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和面临的瓶颈

自回归以来,澳门充分利用“一国两制”赋予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机遇,在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部分宏观经济指标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人均GDP位于世界前列。作为一个微型经济体,澳门立足自身的地域特色及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了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计划,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展现出三大独特优势。

澳门第三产业高度发达,旅游服务业经久不衰。澳门第三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400多年前。历史上,澳门曾经是远东地区最活跃的贸易中转港及航运中心。自澳门开埠时起第三产业便是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所占经济比重也不断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澳门第三产业占比已高达91.3%。回归以来,澳门凭借其自由港优势和广泛的对外经贸联系,以及对博彩旅游业的深耕,建立起了较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特别在休闲娱乐、国际会展、酒店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拥有先进经验,产业成熟度较高。[3]这也成为澳门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优势。

澳门背靠祖国,毗邻珠三角地区,具备优越的制度和区位优势。凭借“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国家发展战略,澳门作为中国开放的窗口与桥梁,在对外开放中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珠三角九市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突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依靠发达的服务产业体系,澳门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发展。作为澳门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内地升级的消费力和新经济产业也成为澳门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澳门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有着自身独特的消费文化符号。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空间距离不再是制约国际交往的主要因素,而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成为阻碍全球化进程的深层次因素。要实现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流动,需要面对和克服语言、文化和制度等带来的冲突和障碍。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由发轫走向纵深,更需要进一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和影响世界,而增进跨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大国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联系,往往需要构建自己的跨文化国际交流平台。例如美国有效利用了纽约、洛杉矶和迈阿密这些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环境及与特定地区的悠久交往历史和密切联系,分别将其作为联系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门户。这些成功先例对于中国充分利用澳门作为跨文化交流平台,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

由于其特殊的长期对外交往历史,澳门融合了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澳门本土文化和韵味,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早在16世纪,澳门就已发展成为联系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著名国际商埠,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成为中西文明和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糅合了葡萄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独特的东方港口城市。这座未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完好地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此外,佛教、道教、天主教等东西方宗教也在澳门传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澳门多元宗教文化,这也成为澳门开展宗教文化旅游和中西宗教文明交流的独特资源。作为与葡语系国家有着长期经贸和文化联系的开放型城市,澳门凭借其广泛的对内对外联系、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多元的语言文化环境,正在成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跨文化国际交流平台,这也为澳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另一方面,澳门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由于澳门长期严重依赖博彩旅游业,产业结构单一,加之小微开放经济体的特质使其极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经济波动大。澳门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在此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展露无遗,促使澳门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步伐,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上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尝试。澳门面临的土地和人力资本等资源要素的发展瓶颈决定了澳门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走区域资源互补、现代科技创新驱动和消费产业链条外延化的道路。

疫情冲击下澳门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探索与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严重阻碍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进程。减轻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稳定复苏,成为防疫常态化的当下需要持续解决的主要难题。澳门特区政府推行了有力的防疫政策,并有效运用财政资源和政策工具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保障就业及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复苏。相关政策安排和实践经验对于疫情冲击下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扶植消费产业发展,激发本地消费活力

面对疫情对服务行业的冲击,澳门特区政府着眼于本地市场,推行消费补贴计划,发放电子消费券,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同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增加公共投资和消费,借此扩大内部需求,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线上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充分释放,以扩大内需提振本地经济。针对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特区政府推行税费减免和各类帮扶及援助措施,协助纾困企业资金和运营成本压力,并从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同时,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开发本地游路线,扩大本地旅游需求。通过发放旅费补助和酒店住宿补助等形式,鼓励澳人澳游,以此达到刺激本地消费、支持旅游的目的。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推动智慧旅游发展

疫情突发虽然重挫了澳门旅游业,但澳门数字经济在此期间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疫情也令数字经济成为行业新形态。澳门通过发放数字消费优惠券、积极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发挥了数字经济在旅游复苏中的作用。此外,澳门也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特区《202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提出,2022年将发出5G牌照,加快5G网络建设,并全面推进政务、医疗、教育、文博、旅游、海事、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和智能城市建设。澳门特区政府将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旅游紧密结合,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与内地健康码同步互认的澳门健康码,实现了两地便利通关。此外,特区政府还持续推进对旅游推广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作出优化,以配合使用者需要,提升旅客来澳旅游体验。大数据的运用对科学防疫和科技旅游发挥积极作用,不仅提升了旅客体验,也增加了旅游业复苏的信心。

澳门现阶段推出的智慧旅游服务,包括“旅游资讯交换平台”“旅客洞察应用”“智慧客流应用”和新推出的“澳门满Fun”智能行程规划,都着力推介本澳的特色店铺、餐饮食肆及打卡景点等,让旅客可自行规划及制定个性化旅游行程,更容易发掘社区旅游元素,进一步丰富游澳体验,推动本地旅游及周边行业发展。

建立区域旅游和产业合作,加强城市发展顶层设计

城市布局和规划对于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布局中,国家将澳门定位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的服务平台和多元文化共存的合作基地。澳门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作发展正不断加强,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澳门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口。[5]

大力发展全局旅游不仅对于加快推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进程具有积极意义,也为澳门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及发展动力。澳门正积极筹划在合作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体育赛事观光等旅游产业和休闲养生、康复医疗等大健康产业。一方面,以中医药研发创新为核心动力,推动建成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以高端医疗为重点方向打造国际一流的医疗健康服务中心,达到休闲旅游、养生旅游相结合的效果。另一方面,深化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加强对周边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横琴开展深度旅游合作,共同发展海上观光旅游业,为游客打造一程多站的旅游体验。

多措并举强化消费城市宣传,充分利用“旅游+”元素融合吸引客源

澳门着力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创新地将会展、体育、文创及电商等元素融入各项推广活动中,充分利用澳门世遗及美食之都名片作为澳门旅游形象包装,向外宣传澳门节庆盛事、美食及深度文化游等旅游产品,并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内地主要城市举办“澳门周”大型路展宣传澳门安全宜游的旅游城市形象,助力澳门经济复苏。此外,澳门深度挖掘本地旅游业优势以及其辐射周边行业的潜力,结合会展、商贸、文化、体育及娱乐等特色元素,在构建全面发展消费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电商”“旅游+会展”“旅游+文创”“旅游+体育”四大融合模式,促进了旅游业的提质建设。近年澳门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也成为推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的重要产业。澳门通过推动会展业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会展跨界辐射平台进一步构建,产业联动效应不断加强,会展业引领投资的作用也得到彰显。此外,澳门还推出了“美食文化推广”和“滨海旅游”专项资助计划,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对澳门经济复苏起到了明显作用,对澳门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发展多元经济产生积极效应。

从澳门经验看后疫情时代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可行思路

虽然疫情对严重依赖旅游业的澳门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得益于良好的疫情管控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安排,澳门旅游业在2021年迎来了回暖,旅客总消费较2020年增加一倍至244.5亿澳门元,留宿旅客和不过夜旅客的总消费分别增加1.2倍和45.6%。后疫情时代,应充分调动优势资源,深化改革创新,精准政策配合,持续推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通过制度和科技赋能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激发和释放本地消费活力

稳定的国内需求是国家经济发展稳定持久的动力,庞大的国内需求也是我国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应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的底气,扩大内需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居民消费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内需,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将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此,我们应全面促进消费,在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培育新兴消费,发展服务消费。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降低个税、免税购物、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对消费服务类企业的融资、税收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激发重大疫情冲击下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壮大国内旅游消费市场,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拓展消费增长空间,减少本地消费需求外溢。此外,充分推广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应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线上和线下消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流通和生产等的深度融合,优化消费流程和体验,开拓形成具有颠覆性、革命性的消费新业态,进一步升级优化旅游交通和旅游集散网络的硬件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强化国际消费中心平台的建设。

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资源合作和错位发展,打造优势互补的消费品牌

中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旅游行为、消费偏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旅游产业的消费持续升级,消费者需求也更加复杂多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文化、探索个性化需求。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关注旅游产业对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和消费的双升级,激活旅游消费市场。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应持续重视本地及周边居民的城市旅游需求,推动落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中远程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核心元素,与周边地区一同探索跨域旅游的新市场和新业态,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消费规模和层级,吸引高端消费聚集。随着消费升级,城市的消费结构逐渐向注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转变,而单一地区难以满足休闲娱乐、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众多旺盛的消费需求。因此,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规划建设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的优势和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通过地区合作和差异化定位的经营策略,形成共同发展的态势。

延长消费产业链以拓展消费新空间新业态,营造国际一流的消费环境

疫情前我国国民出境旅游增长速度远高于国内旅游,国内旅游产业的供给和服务水平仍有较大优化空间。不断优化旅游产业需要大力延长消费产业链,扩大精益化、丰富化、高品质消费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包括澳门在内,应聚焦旅游业态创新,不断推动目的地旅游产业高端化转向,通过大力发展“低空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和“游轮旅游”等旅游消费新业态,结合互联网和共享经济促进旅游产业模式创新,进一步延长消费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拓展旅游消费新空间,打造国际免税购物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知名商圈。另一方面,完善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提高商业设施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开发高端消费场景,健全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体系,营造具有竞争力的消费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消费市场。

挖掘培育本土特色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未来社区发展

要坚守和培育本土特色消费,包括传统文化消费和地域特色消费,让本土特色消费不断发扬光大。本土特色消费一方面能够稳定本地消费人群,另一方面能以其特色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和大量国际人员来访,通过发扬本土消费文化促进消费中心跨区域发展、开放式发展。在此进程中需要增强本土品牌对全球消费的吸引力,在重塑传统特色品牌、打造中高端品牌等方向上发力,推动时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知名的消费品牌。同时,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国际标准认证,开拓国外市场和销售渠道,扩大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和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价值导向,鼓励各类新兴业态和模式进入社区,加强线上线下商品、服务的整合,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提升社区商业智慧化水平。

【本文作者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释

[1]赵文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及实施路径》,《人民论坛》,2022年05期,第75—77页。

[2]陶希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与核心要义》,《人民论坛》,2022年05期,第70—74页。

[3]盛力:《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展望》,《人民论坛》,2020年01期,第58—63页。

[4]汪海:《澳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跨文化国际交流平台》,《行政》, 2006年04期,第1229—1249页。

[5]盛力:《粤澳合作中的跨域协同治理研究》,《国家治理》,2021年Z4期,第60—64页。

责编:董惠敏/美编:王嘉骐

New Ideas for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Consumption Center Citie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Taking Macao as an Example

Sheng Li   

Abstract: Under the new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building international consumption center cities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consumer market and gain an upper hand in global consumer market development.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imulate the leading role of consumption and seek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s against COVID-19.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 can borrow the experience of Macao to construct international consumption centers which include setting up first-class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institu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reating brands with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smoothing and extending consumption industry chains, exploring and cultivating local cultural advantag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uture communities.

Keywords: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Macao; international consumption center cities; development path;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程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