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需要我们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更好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一家轴承生产企业在物流企业的帮助下,重新规划仓库布局、完善供应链管理,大为受益:原来40多个中小型仓库,被压缩至8个物流中心、7个中转仓,仓储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原来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往往需要一周以上,现在只需两三天,效率大为提升。
近年来,工业领域小规模、定制化生产的趋势越发明显。像这家轴承企业,产品多达2000多种,规格从内径20毫米到外径16米,重量从几百克到十几吨重,如此多品类的产品,具体该如何储存、发运,对企业的仓储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在这方面,物流企业正是行家里手。经过多年积累,不少物流企业已具备利用大数据预测消费需求,并将货品提前放置到合适仓库的能力,在库内管理方面也形成了一套高效率、标准化的作业方法。“专业的事还是要专业的人去干”,有感于在合作中“尝到甜头”,这家轴承企业后来又将仓储物流和售后物流也外包给了合作的物流企业。
轴承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这次成功“牵手”,充分证明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关键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信息数据、人力资源、现代物流等领域,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国际经验也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相较而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较突出。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需要我们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更好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机床、机械臂等工业品,再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要搭乘智能化的“翅膀”,都离不开系统软件的支持。近年来,依靠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助力,我国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汽车等产品加快升级,广受市场认可。在软件领域,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又如检验检测服务。无论是上市新品、更新产品,还是开拓海外新市场,企业都离不开相应的检验检测服务。目前,在动力电池等领域,全国仍只有少数几家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能力,有时制造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排队送检,影响了产品创新节奏。前不久,中国中检与通用技术集团所属检验检测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打造检验检测领域“国家队”,有望更好顺应制造业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同样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的步伐。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期待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真抓实干,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