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主题作了具体阐释,其中一些新提法、新表述以及对重要论断的重申思想深邃、意义重大。认真学习这些新思想,对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丰富内涵至关重要。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立场主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守住人民的心”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的另一种表述,它与“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脉相承。老百姓最基本的心愿就是“生活富足、身体健康、精神充实、安居乐业”,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朴素表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将党的两项重要任务——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并鼓励全体人民在党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各显其能,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思路原则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没有终点,人民的需求不断发展,民生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持续改进。民生建设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得到持续回应和有效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面对人民群众对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要求,要尽力保障、尽力安排、尽量满足,多出台针对性强、覆盖面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民生改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要量力而行。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坚持将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基础上,让民生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稳步提升。民生保障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深入了解基层老百姓的民生期盼,掌握最需要关心的基本人群的需求,用绣花功夫抓好民生保障和细节改善,让党的民生保障顺民意、暖民心。
生活品质的提升需要服务尤其是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政策新思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路径措施
如何更好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是强调“完善分配制度”,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切实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建立调节高收入者的财富积累的合理机制,增强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以便形成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收入分配新秩序。
二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调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平等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此,要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培训,运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对稳岗和培训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承载就业创业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就业扩容提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兜牢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民生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
三是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安全”可理解为: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要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规范”可理解为:确保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政府义务、企业责任、缴费程序、服务流程、监管措施的规范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生育支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综合施策。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有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总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的民生建设领域作出了重大的战略性安排,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引领性和务实性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继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性成就与经验研究”(21JZD014)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