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干部群众以多种形式,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哪些亮点?如何理解报告中提到的两个“行”?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怎样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围绕这些问题,《人民论坛国是厅》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王虎学进行深入解读。精彩观点,一起来看。
11月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王虎学做客《人民论坛国是厅》。人民论坛网 潘旺旺 摄
人民论坛: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很多新提法、新亮点,您认为这次报告中有哪些亮点?又传递了什么样的重要信号?
王虎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也正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比如说,“三个务必”的提出,让人眼前一亮,就让我们想到了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讲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解放战争即将迎来全面胜利之际向全党提出的。如今,在党的二十大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总书记提醒全党要牢记“三个务必”,彰显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保持清醒,保持高度自觉,要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人民论坛:您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是如何看待我们党在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您有哪些直观的感受?
王虎学: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一部分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做了一个回顾,特别是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的伟大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以及在党和国家事业中产生的历史性影响,总结了十六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涵盖治国治党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其中第一条就是“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明了我们取得历史成就不是误打误撞的,是有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的,那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透过党的二十大报告看十年来的成就,我有几个方面感触很深。第一,这十年,经过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的锻造当中,更加坚强有力。十年前,以“八项规定”破题开局,直至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八项规定”精神的进一步细化落地,推动了党在十年实践中进一步成为我们的主心骨,成为我们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第二,中国人民在这十年的实践当中意气风发,在十年实践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斗争精神,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抗击疫情,中国人民一直团结一致、携手奋进。第三,深切感受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这个词给大家以信心和底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的,给大家传递的是一份坚定的信心。第四,科学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东欧解体剧变,应该说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重创,但如今中华大地上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让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不仅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而且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当中来看,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而深远的。
人民论坛:您刚提到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注意到,其实这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提法也是备受关注,那么您认为我们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做好“两个结合”这篇大文章?如何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王虎学:“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展开论述,指明了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一个现实路径。第一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里,这个具体实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定是跟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第二个结合一经提出,便成为了热点话题,“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突出了文化的维度。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进一步激活了我们五千多年文化这“一池活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而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反过来也会深层滋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注意到用了十个“古语”,比如“民为邦本”“天下为公”等,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在未来也是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民论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视域下的共同富裕?
王虎学:共同富裕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共同富裕,从理论上讲,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初心。这里的“富”讲的是共同的、全体的富,而不是单个的、少数人的富,一定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曾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明确的阐发,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些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在理论上有传承,在实践上有了新的作为,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到2035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此后则是进一步全面提升共同富裕的质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所以我们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定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更大的、更实质性进展的现代化。
人民论坛:关于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有一个新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一个“行”变为了两个“行”,您如何理解这样一个表述的变化?背后揭示了怎样的逻辑?
王虎学:两个“行”确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新提法,从字面上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行”,但是我理解,两个“行”说到底还是一个“行”,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本身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管用的、好用的、有效的,是引领我们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指南。这个“行”到底行在哪里?我想这是给广大理论工作者、给全党提出的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特别重要。总书记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高度来缅怀这位伟人,回顾总结他留给我们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宝贵思想遗产——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指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我认为“行”在科学性。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是经过100多年的实践证明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在于真理的力量——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这是根本立场,也是根本的价值导向,就是站在谁一边、为了谁的问题,这是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所以,我认为“行”在它的人民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马克思主义“行”在是为人民而创立的人民的理论,是让人民日子过得更好的理论。这是人民至上的体现。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行”在其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一经掌握,会变成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行”在不仅“说”而且“做”,既解决了怎么想、怎么看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怎么干、怎么办的问题,实践性非常强。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行”在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不断发展的、是活的,而不是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就是因为这个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是向时代、向实践、向人民开放的,为人类开辟了一条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自然有一个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问题。所以,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续写新篇章,要开辟新境界。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于两个“行”,总书记讲的以上四句话是非常具有解释力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人民论坛: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全党最重要的一个政治任务,您认为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怎样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
王虎学:对我们来说,要学好、用好、讲好,就是不仅自己要学,还要有责任、有使命地讲给党员干部群众听。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同代表们深入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提出了“五个牢牢把握”。这“五个牢牢把握”为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一个最权威、最根本的遵循。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学习理论归根到底还是要运用、落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想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跟自己的工作、生活,跟我们所在地区、部门、行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工作干得更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标实现了,这就是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确实学懂、弄通、做实了。
人民论坛:最后一个问题是来自人民论坛网友的提问,年轻人常常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宏大而深奥的,甚至有一点晦涩难懂,那么它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意义?
王虎学:我经常跟一些青年朋友交流,我说,马克思一生所写的书,卷帙浩繁,一般人一辈子可能读都读不完,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得对马克思主义有一种基本的尊重和敬意。实际上,当你真正走进马克思的内心世界,与马克思进行对话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马克思牺牲了个人的小幸福、成就的是人类的大幸福,是顶天立地的伟人,而我们自己从中就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马克思主义的确关注的是大问题,属于宏观叙事,但这种宏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解放、人类的幸福,当然,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这个理论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生活中,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不理解,基本上都是因为不读书,所以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走进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还是要多多读书,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最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文字整理:王爽 曲统昱
采访:常嫦
责编: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