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理论前沿 > 正文

建设生态乡村,释放绿色发展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其中,广大农村地区的亿万农民是不能忽视的群体。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体的现代化。农业农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涉全国绿色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复兴大业。建设生态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各地围绕家园、水源和田园,启动清洁乡村建设;围绕村庄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的“三化”,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围绕富民产业、惠民服务、便民基础建设,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全国锚定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目标,持续开展生态乡村建设行动,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推进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了好局。

建设美丽乡村,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深入持久纵深推进生态乡村建设,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底线思维,才能更好应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复杂形势,做到“百姓富”“生态美”,打造美丽生态和美丽经济。要牢牢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乡村生态系统建设质量稳步提升。要充分利用山水、田园、人文等资源优势,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经济。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探索形成“生态+”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动能,做强做大生态经济“蛋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建设生态乡村,需要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整体来看,生态乡村建设,应在现有顶层设计和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行为激励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不断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政策和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生态乡村产权制度,推进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有效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和农民收入。同时,要以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产权制度、治理体系为重点,发挥体制机制对生态治理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生态乡村治理体系,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生态乡村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提高生态乡村建设品位。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走进千村万户的日常生活、融入生态乡村建设每一个环节。不断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全面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