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主题活动 > 正文

首届海淀家庭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10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区妇联主办、北京市海淀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的2022年首届海淀家庭教育论坛成功举办。海淀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红蓉,区妇联副主席董利亚,区妇联挂职副主席仇萍以及区教育系统的相关领导和校长、教师、家长等20余人代表参加现场论坛。论坛通过在线直播方式,邀请海淀各街道、家长学校、社区家长以及家庭教育工作者共计3000余人参会。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文学院院长李洁教授主持。

专家、领导和嘉宾参与论坛合影留念

北京市海淀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红蓉首先致辞。她表示,此次海淀家庭教育论坛,目的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海淀的宣传实施。她指出,近年来,海淀家庭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联动式家庭教育模式初具规模,形成家、校、社协同的海淀家庭教育工作阵地;二是嵌入式家庭教育方式形成影响,家庭教育在疫情防控、创新创业、助力冬奥、志愿服务等工作中作用凸显;三是辐射式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针对未来海淀家庭教育工作,她提三点希望:一是加大家庭教育宣传,特别是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宣传宣讲;二是加强家庭教育研究,特别是结合海淀教育“金名片”的优势,挖掘海淀特色资源;三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家校社全链条的协同工作机制。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教授作了题为《家校社共育相同的责任与一致的行动》演讲。她表示,“很多家庭在做学校的学科教育,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智慧启迪、生活美育、劳动体验,这是家庭教育的跑偏。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该基于养育关系和教育关系的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基于生活教育与课堂教育实现优势互补。”围绕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面临困境,她从“理解家校社共育的责任内涵、探寻教育共同体的责任边界、实现家校社共育的行动策略”三个方面做了阐释,并提出实现家校社共育的四个行动策略,即政府推动、学校主导、家长参与以及社会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振韶教授作了题为《让爱在家庭流动》的演讲。他谈到,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尤其在疫情背景下,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他提出,我们要学会“爱的五种语言”,即全心的陪伴、精心的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碰触和肯定的言辞。看似简单但实际运用起来也需要深刻感受它的真谛。当我们真的可以运用自如,了解其底层的逻辑和含义,我们便可以更好地与家人相处,同时调节自身的情绪,爱就会在家庭中流动。

论坛邀请著名电影人、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辛亥革命》等影片编剧、总制片人王浙滨女士作了题为《家风的传承》主题分享。她谈到,自己的父亲作为老革命家,坚持让她在底层工作了7年,受父亲影响,她的儿子北大毕业后想投身艺术,她也让儿子在电影制作的底层工作了8年。她表示,我的父亲教会了我艰苦朴素、独立担当,这就是家风的传承,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不要拔苗助长、开水浇花。

此次论坛还特别增加《圆桌对话——亲子沟通的管道》环节,会议邀请海淀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李洁会长、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赵建军校长、区家教指导站代表赵玲、家长代表孟先梅,就亲子沟通的问题展开现场讨论交流。李洁会长指出,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海淀的学霸妈妈也需要补课。赵建军校长表示,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家长不知道何去何从。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学科教育,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考好大学,但是考大学之后呢?孩子能否有能力独立面对社会,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呢?这是我们家长应该思考的。与会专家与线上线下的家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如何协同作用、共同发力。

海淀家庭教育研究会与海淀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海淀家庭教育研究会与海淀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也是海淀家庭教育研究会在继雏鹰护航计划、“领头雁”家庭教育指导师计划等开拓性工作之后的又一工作举措,双方将围绕海淀特殊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政策咨询、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内容合作。

为海淀区家庭教育智库首批专家颁发聘书

论坛上,还举行了海淀区家庭教育智库首批专家受聘仪式和首届海淀家庭教育论坛征文获奖证书颁发仪式。共有海淀区特教中心王红霞主任等6位专家学者获得首批专家殊荣,来自全区65名学校管理者、教师获得征文一二三奖以及优秀奖。

本次论坛是海淀区妇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当前家庭教育问题,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理念,搭建家庭教育交流平台,共话家庭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活动。不仅为海淀区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及互相交流探讨的平台,更为一线实践工作者及儿童家长进一步了解并参与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事业提供了机会。这些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为打造家庭教育“海淀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观点,必将推动海淀以及北京市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事业的 健康发展。(周军华)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