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崔文法;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卢金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善用科学思维能力赋能“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打好运用科学思维能力的“组合拳”,才能为“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赋能,才能提升“大思政课”建设铸魂育人的效果。
运用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大思政课”良性发展
辩证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增强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用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客观全面地观察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思政课教师要善用辩证思维能力,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除了把握“大思政课”与思政课、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三对范畴之间的差别,更要侧重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合力。首先,正确把握“大思政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大思政课”相比于思政课而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体现在“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上;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在理念、视野和格局上的更新、开阔和拓展。其次,正确把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关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虽然在时空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不能人为地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正确认识“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内校外课堂的横向贯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发展。再次,正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课程属性不同,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课程思政是指专业课程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同时还要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不仅仅靠思政课程发力,还需要专业课程发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立德树人的共同目的,需要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运用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大思政课”长远发展
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和实践运用。思政课教师要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提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大思政课”建设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思政课教师善用历史思维能力,树立大历史观和大历史视野,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史为鉴,从我国思政课建设的历史中总结经验,传承和弘扬经典的做法,学会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现实问题的科学观察和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加以科学应对,逐步解决“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促进“大思政课”建设长远发展。
运用系统思维能力,促进“大思政课”全面发展
系统思维能力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善用系统思维能力,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思政课教师用系统思维和眼光认识和分析,学会把它放在普遍联系的系统中把握,把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最优解。一是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综合推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立足现实需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二是横向协同,整合力量,同向发力。要不断整合各具优势的平台、师资和资源,共同推动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课堂共享、平台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三是纵向贯通,压实责任,层层落实。要强化“大思政课”建设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全局性和重要性,要加强对“大思政课”建设的示范和监督,还要加强对“大思政课”建设的评价和考核。
运用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大思政课”创新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是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善用创新思维能力,需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创造性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一是在“新理论”上下功夫。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和解读学生关注的社会时政热点,及时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在阐释和回应中让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二是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坚持用好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还要学会使用、经常使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公布的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出校园,让学生在参观、走访、访谈、拍摄、记录中深刻感悟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进而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三是在“衔接”上下功夫。“大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等几个方面做好有机衔接,将教材语言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实现实践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善用科学思维能力,要树立整体性、全局性理念,拥有大历史观、大视野和大格局,以问题为导向,拓展新路径,赋能“大思政课”铸魂育人,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HLE220220)与2022年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常设课题重点课题(JJSZKZ20220900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