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推动“评”“审”融合、持续探索创新 中粮集团积极构建特色投资后评价工作体系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投资后评价监管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持续探索创新,在现有“项目团队预评、专业化公司自评、审计独立后评”三级投资评价监督体系基础上,推动“投资后评价”与“适时审计监督”深度融合,围绕战略规划、聚焦重点项目、紧盯薄弱环节,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后评价工作,切实加强对投资活动全程全面监管,逐步构建起具有中粮特色的投资后评价体系。

覆盖生命周期、提升监管时效 探索“即审即评即改”新模式

积极探索实践,前移后评价介入时点,分阶段开展事前、事中及事后评价,将审计监督贯穿投资全生命周期,实现投资后评价与投资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投资审计效能。

全程覆盖、突出重点。投前重点聚焦决策合规性、关键事项及前期准备情况,适时开展合规决策评价;投中实时开展效率评价,围绕管控关键环节,对项目的成本、风险、进度、质量安全等开展全方位评价;投后全面开展绩效回顾评价,重点关注项目预期效果。

即审即评即改、及时纠偏。一方面,紧盯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时监控、动态评估预警。出现苗头性或倾向性的投资风险时,立即介入,组织专项小组开展后评价工作。提前防范,推动风险化解,极大提升投资评价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集团统筹组织后评价结果运用,通过纵向三级联动、横向职能部门协同协作,以审促评,以评促改。建立问题分级分类整改机制,重大问题由集团跟踪督办整改,共性问题由专业化公司系统整改,个性问题由项目单位及时纠正。将后评价成果作为审批年度投资计划、审核投资项目时评判参考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全面系统谋划、服务发展战略 持续完善投资评价管控体系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集团发展规划,聚焦投资风险多发频发领域,在单体项目后评价基础上,开展重点项目总体后评价,推动优化集团投资体系,从顶层设计入手促进投资管理水平提升。

科学系统构建后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建立了囊括“组织体系、授权体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流程建设及管理工具方法”五大维度、45项内容的投资管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投资管控流程,优化决策机制。

服务集团战略布局有序落地。对粮油糖棉肉乳核心主业项目,全面跟踪评价,形成“合规评价、决策评价、过程评价、绩效评价”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十三五”期间,完成17个专业化公司40个重点投资项目后评价,涉及投资金额335亿元,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切实提高投资回报,持续提升集团投资管理水平和合规经营水平。

坚持推进三级投资管控模式。坚持系统观念,2021年组织开展“十三五”期间72个转运营项目总体后评价,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系统评价。抓好重大项目落实,2022年按照重要性水平,将固定资产投资达1亿元以上及并购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重点评价对象。

紧盯薄弱环节、突出评价效益 切实拓展后评价覆盖范围领域

高度重视投资领域薄弱环节管理提升,在实现覆盖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基础上,将后评价覆盖范围扩大到技改项目、信息化项目等管理薄弱、容易忽视的领域,进一步提高后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技改专项后评价取得实效。针对部分工厂建厂早、设备老化、技改类支出占比高的情况,创新实施技改类项目专项后评价方案。基于技改项目投资金额小、工期短的特点,注重“短、平、快”,构建不同类别项目分级分类的评价指标,促进了集团技改项目制度规范、管理优化以及效能达标。

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持续提升运营效率。随着信息化发展投入逐年增加,逐步完善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和信息化资产管理的后评价体系。通过发现分析制度建设、建设程序、资产管理、信息安全、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管控薄弱点,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有效提升集团整体运营效率。

中粮集团积极探索实践,逐步推动构建投资全生命周期后评价与审计融合,高效开展后评价工作,持续深化巩固后评价工作成果,不断提升投资管理水平,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打造国际大粮商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中粮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