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人才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关键资源。近年来,我国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应针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工作面临的困境及成因,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和渠道,努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构建人才使用、评价与激励机制,强化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人才引进 对策建议 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整体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提升,但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帮扶,国家制定了很多倾斜性政策,特别是在脱贫攻坚阶段,国家更是直接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扶持,这对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一方面,欠发达地区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国家在各个方面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还必须努力培育稳定可靠的内生发展动力。人才是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关键资源,形成一支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是紧缺急需的人才引进困难。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差,能够给各类人才提供的待遇不高,再加上这些地区大多自然条件较差,缺乏区位优势,受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外引进人才的难度非常大。例如,据云南省怒江州人社部反映,怒江州根据全州对人才智力的需求情况,组织参加面向外地人才的招聘大会并开展人才引进活动,结果大多一无所获。又如,云南省迪庆州放宽对引进人才的学历和户籍限制,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待遇,试图突破“瓶颈”制约,但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再如,青海省海西州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决定引进一批紧缺人才,尽管尝试采取了多种类型的政策措施,但最终三年只成功引进1人。

二是引进的人才很难留住。一些地区花重金、费大力引进的人才,仅在岗很短一段时间就离开当地,人员流动率较高。例如,据云南省迪庆州人社局反映,迪庆州近三年先后从州外招聘引进了200多名知识型、技术型公安干警,三年后仅剩不到80人。又如,四川省凉山州的11个深度贫困县,仅在两年的时间里就流失了491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致使一些学校、医院及科技事业单位的业务、技术岗位出现严重空缺。再如,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人社局反映,其所辖地区每年考取市外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1300—1500人,而每年返乡就业的大学生仅有百人左右,优秀青年大学生的流失率超过90%。

三是引进人才的使用和开发存在困难。欠发达地区部分引进人才得不到妥善的安置,人才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由于缺少国家及省重大工程或重点企业的支撑,欠发达地区普遍缺乏研发、试验和创新平台以及相关工作岗位,一些引进来的人才无法得到与其能力和预期相适配的岗位,导致人才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此外,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培养开发和能力提升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这导致部分被引进的人才难以持续进行能力的开发和提升。这种局面无疑限制了引进人才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导致一些人才开始靠“吃老本”混日子。更有甚者,这些被引进的人才得不到合理使用和开发的情况一旦蔓延开来,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欠发达地区今后引进人才的难度。

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是可用于人才引进的资源相对匮乏。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我国高山峡谷、高寒缺氧、涉边涉疆、工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这些地区受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的客观制约,自身的发展情况也很有限。另一方面,这些客观条件造成了地方的财政资源十分匮乏,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在过去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尽管通过前些年的脱贫攻坚已基本走出了绝对贫困,但防止返贫的压力仍然非常大。显然,在全国各地展开的人才争夺战中,欠发达地区无论是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还是在财政支持力度方面都明显处于下风,资源匮乏的现实使得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工作遭遇困境。

二是对人才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人才引进是人才需求方和供给方双方利益诉求达成一致的有效成果。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意识较为薄弱,对人才个人需要的理解和认识过于简单化,仅从人才需求方的角度对人才进行分析,而缺乏从人才供给方,也就是人才本身的角度去全面了解人才在经济回报、生活环境、职业发展、社交情感等方面的核心需要。人才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欠发达地区对于人才的复杂需要理解不足,缺乏对于人才个人需要的动态关注和分析,导致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么由于自身核心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不愿前来,要么在来了之后发现自己看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再次离开,导致人才需求方和人才供给方无法实现真正的双赢。

三是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不完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需要树立大局观意识,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之前,应当系统分析本地区到底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这些人才现在分布在哪些地区或哪些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方式、运用哪些条件来引进人才,以及人才引进之后如何妥善地安置和使用人才等。各地区应该首先分析本地区和人才双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细致的规划,以此来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当前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多呈现为随机性甚至运动式的人才引进,人才引进方式单一,没有构建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制度化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对于已经引进来的人才缺乏关心、爱护和持续支持,没有制定系统性的人才保留与使用计划,这也是导致人才得而复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改善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工作

第一,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首先,应建立人才工作组织和保障机制。欠发达地区应建立由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构成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和协调功能,强化跨部门协同作用。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及时解决人才引进各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人才工作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其次,应加强对人才引进工作的统筹规划。欠发达地区应紧密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功能定位和产业需求,建立人才分析体系,分析研判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数量和质量。搭建统一开放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动态调整的重点人才需求库,方便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人才进行有效对接。最后,应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欠发达地区应建立人才引进政策绩效评估实施办法与长效机制,针对新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大胆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增强各项政策措施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第二,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和渠道。首先,应提升人才引进方式的多元化和创新性。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手段,例如:由人社部门带队到各大高校、人才市场进行政策宣讲和现场招聘;在重点城市设立引才工作站,聘请招才引智专员;实施本地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计划;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大学生暑期调研和实习计划等。其次,应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欠发达地区要注意挖掘和建设多种人才引进渠道,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增加接触和引进各类人才的机会,寻找到真正为本地区需要,同时有较高意愿到本地区来工作的潜在候选人。最后,通过“柔性引才”破解高层次及紧缺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欠发达地区应转变以刚性引才为主的人才引进观念,通过“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通过兼职、挂职、项目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为本地区提供智力服务,从而及时有效解决本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难题。

第三,努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首先,应深入了解被引进人才的核心需要。通过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尽可能满足人才的需要,尤其是一些个性化需要,以此来展现地方政府对人才的诚意和高度重视。其次,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想让人才“留得住”,地方政府就要优先解决人才的生活难题,保障人才在当地的生活质量。提高欠发达地区工资待遇总体水平,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发挥津贴奖金制度方面的灵活性。最后,应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加强专家服务站、人才驿站等人才服务机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吸纳各类市场主体、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并提供优质人才服务。建立精准性、主动性的人才服务机制,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配备人才客户经理,主动靠前对接和联络人才,切实解决人才引进后工作、生活和发展的后顾之忧,确保其全身心地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

第四,构建人才使用、评价与激励机制。首先,应建立人才与工作岗位的匹配机制。当地政府和用人单位应综合评估产业需求与岗位缺口,以及人才的专业背景、能力素质、个人意愿等因素,将引进的人才妥善配置到合适的位置上,确保人才与工作的适配性,做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人才的优势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其次,应发挥产业和平台对人才的集聚作用。紧紧围绕欠发达地区的特色产业,打造平台、载体或基地。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主体和平台载体在集聚人才方面的作用,建立重大项目与人才对接平台,为各类人才搭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平台。最后,应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人才评价制度,突出业绩、贡献和基层导向,研究制定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人才评价体系,适当放宽职业准入门槛、职称评审要求、申报项目条件等,拓展人才的成长空间和职业发展通道,对在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表彰奖励。

第五,强化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应推动本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应优先发展高等教育,通过增加投入、吸引资金、调整学科布局、引进学科带头人等多种方式,在欠发达地区各省份重点建设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引入和吸收外部合作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改变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境况,发挥其人才培养的“龙头”作用,而且能够为欠发达地区持续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土壤,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集聚。另一方面,应强化本地区人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发。除了正规教育之外,综合考虑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引进各类职业教育以及培训开发方面的人才,发展以终身教育理念支撑的职前和职后相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托职业院校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直接邀请各类专家前来授课和培训,逐步形成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终身教育和学习体系,从而为本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的人才。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ST077)研究成果】

责编/韩拓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