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浙江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以山水为“笔” 以文化为“魂”擘画文旅融合新图景

1

远山如黛,近水微澜。

11月的金华山重峦叠嶂、层林尽染。微风拂过,红叶随风起舞,向人们尽情地展现它的灵动和秀美。

坐落于浙江金华城北的金华山,被誉为金华人民的母亲山。千百年来,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兼收并蓄,“儒、道、佛”在这里交融共生,汇聚成熠熠生辉的三源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锚定“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 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全面贯彻实施“拥山兴旅、融城发展、文化开放、惠民共富”四大战略,努力建设成为金义主轴八婺文化的制高点、金名片。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金华山旅游“进化”之路,已然开启全新征程。

整合资源优势

推动金华山全域旅游发展

深秋时节,登上金华山,看云海翻涌,山川如画、游人如织;走进古韵悠悠的传统村落,品尝朴实无华的乡野味道;入住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民宿,伴着秋景入眠。

从守着一个双龙洞,到迈入金华山全域旅游的跨越式发展;从单一旅游独奏,到文旅业态融合发展。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一个个景区景点,让市民和游客切身感受到了金华山的千娇百媚。

今年暑期,来自杭州的游客徐杰带着家人到金华山旅游,原本以为只是享受一次清凉旅程,却让他在旅途中发现了金华山的更多面。“白天去双龙卧舟、鹿女湖戏水,晚上在鹿田村农家乐品尝特色美食,入住特色民宿。第二天我们还参观了黄大仙祖宫和智者寺,不虚此行。” 徐杰说道。

移步换景间,游客们感受到了金华山打造全域旅游格局的决心,统筹推动金华山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信心。其中,今年6月开始的一场扎扎实实的低效用地整治行动,更是盘活了这绿水青山。

金华山“网红”民宿、酒店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然而,“一房难求”背后,双龙景区核心区域却长期占据着两家闲置酒店。

虽经过前期招商等工作,两家酒店已易主,但提升进度缓慢。一边是青山绿水,一边是工地尘土,游客体验打了折扣。眼看着暑期旅游旺季即将到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迫在眉睫。经低效用地整治专班成员前期摸排,立刻开展对这两家酒店一系列针对性服务,并加强工作督促。

8月初,经过客房内地板、淋浴房等设施的改造升级,空间布局优化,新增高端套房,隐居芥子园度假酒店正式对外营业。依山势而上,原已废弃的双龙电站宾馆,经过专业设计团队的打造也已蜕变,一家具有原地古朴气韵的高档酒店融于山景中。

“金华山土地资源珍贵,想要为发展腾挪出更多优质产业空间,就需在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上花功夫。”双龙风景旅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华山全域还有10余处闲置房屋正处于统一谋划下进行民宿酒店开发,这将弥补金华山住宿资源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金华山全域旅游不仅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充分考虑“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村民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客共享。

洞前村、鹿田村等景中村旧貌换新颜,引来大批“城里客”。民宿餐饮、休闲采摘、露营烧烤等业态方兴未艾,游客融入式体验乡村生活,乡村得到美化和发展,而村民从中收获效益,更学到了新观念、新思维和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鹿田村位于景区核心区域,随着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过去外出打工的村民借着旅游发展的东风,在村里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大家的日子蒸蒸日上。”鹿田村党支部书记陈彤笑言。

加快文旅融合

彰显“仙的金华山”文化名山魅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成为报告的高频词语。报告中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无疑为新时代景区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明了方向。

金华山最不缺的就是文化。它曾与五岳齐名,三源文化兼收并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活起来,谱新篇,唱新曲,是金华山给出的答案。

黄大仙文化是金华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晋代以来,黄大仙圣迹故事已流传1600多年。近年来,其保护、挖掘和利用得到海内外华人的高度关注,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山作为黄大仙文化的发祥地,讲好这个故事是责任,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从整合黄大仙祖宫旅游资源、完成大规模修缮,到举办黄大仙文化节,从邀请专家深挖黄大仙文化,丰富其内涵,到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金华山频频发力。而如今,金华山打出的黄大仙文化招牌,与景区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共荣共生。

针对当下大众对休闲、康养旅游产品的激增式需求,金华山围绕黄大仙文化的康养内涵谋划了一系列旅游项目、活动、产品。如金华山康养文化旅游节、“环八婺”金华市自行车爬坡联赛、“康养游·幸福吃”金华山美食市集等系列活动;如发展林下经济,形成精品中药材旅游产品产业链;再如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森林露营基地……

这些都是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积极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的个个缩影。

不吃老本,走出新路。守着这座山,更要唤醒这座山。

就在最近,金华山“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这句亮眼的新品牌口号亮相,出现在了景区沿线道路、BRT站台、以及市中心的户外广告屏上。

除了黄大仙文化,其他各宗文化也在新的品牌形象下各放异彩。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双龙水电站走出研学路;婺学文化地标鹿田书院办起启蒙课、开起读书会;仙山文化园亮出民俗文化招牌……

11月11日,金华山首款数字纪念票发售。以数字化效果,生动呈现了金华山众多景点IP元素,充分彰显金华山特色。采用前沿技术使承载着文化传承使命的文旅产业焕发新生,则是金华山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

项目持续发力

推进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

沉寂已久的“小冰岛”又有市民去打卡了!在社交媒体上,这成了金华本地一件热门事儿。

这个被金华人无中生有造出来的“小冰岛”其实是罗店镇九龙村一处废弃的水泥厂采矿区。由于存在安全隐患,从今年年初起一直在整改。

“小冰岛”走红以来,“如何化沉睡资源为发展动力”是金华山一直思考的问题。借网红打卡点,带动九龙村乡村旅游开发,金华山如此作答。

连日来,在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矿石清场、场地复绿等扫尾工作,项目整体效果已初具模样,预计在11月底前完工。未来,“小冰岛”将规划为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以现有地形地貌为基础,打造湖景生态区、生态观光区、休闲游乐区、综合服务区、峰林生态区等景观节点,计划将其打造为集地质科普、体验娱乐、生态休闲、摄影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矿坑公园。

作为金华山今年推进的重要文旅项目之一,截至目前,九龙矿遗址项目已完成路灯、自来水等配套设施的土建工程,项目整体进度95%。

今年来,双龙风景旅游区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以十大建设项目和十大招商项目为重点,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和有效投资,实施项目履约、开工、投产全过程管理,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建设。

截至目前,高山森林露营基地等十大招商项目实现落地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30亿元以上项目1个),储备重大产业项目4个,招引落地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以上;十大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投资完成率达到总投资的90%以上,确保基本完工项目5个以上。

面上有力度、有声势的大项目,在广袤的浙中大地上,朝着竖立一个个文旅标杆的目标迈进。点上更有小而精、微而巧的提升,让金华山打造出旅游磁场,吸引八方来客。赶在今年的国庆假期,尖峰山路灯亮了,散落在山间的“星星”照亮了市民夜游路;BRT1号线金华山支线通了,有效地衔接市区到尖峰山和游客中心的交通线路,更与金华市轨道交通实现接力,丰富了附近居民的出行方式,方便了本地与周边地市游客环保出游。

回眸当下,指向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金华山蓝图伊始,一个清晰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已然树立。这一征程中的金华山,定会实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用绿水青山促发展,让满目新景入画来。(苏宣萌 范煜琦)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