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地位

编者按:新思想引领未来,新征程催人奋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12月1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八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暨人民论坛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以下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唐任伍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党建创新峰会中的发言:

1669971130596

论坛开幕式环节嘉宾线上合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因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关键要看这条路是不是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是不是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横空出世、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延续、迭代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于中国事实和经验的伟大创造,是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建构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创造了不同的文明形态。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文明形态有“前文明形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还有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早期的“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这些文明形态都是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基础之上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人的依赖关系”的文明形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机器大量使用,“市民社会”出现,在资本的驱使下,资本主义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并转变为“物的依赖”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摆脱了“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的未来社会,“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情况下,才会形成“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主要表现在“政治文明新形态”“物质文明新形态”“精神文明新形态”“社会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新形态”相互协调、共促发展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在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14亿多超大规模人口的“场景”下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今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不到30个、人口不到10亿,14亿多人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将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但绝不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迎合西方潮流与西方世界一模一样。“中国式现代化”保持“中国式”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中国式”就越具有世界性意义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在于其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历史,深深地嵌入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打上深深的“中国式”烙印,在于其有自成一体的价值体系,有与世界交流互鉴的底蕴和内涵,为人类现代化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中国式”理念、路径、经验和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拓展了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丰富了现代化发展的内涵,指引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深化了不同现代化模式之间交流的规律认识,为世界现代化运动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特别是为占世界绝大多数人口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后发国家开辟了现代化新境界,深刻影响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驾驭资本服务社会主义和人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也不同于传统、僵化的片面否定资本作用的社会主义模式,而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资本观,以“驾驭资本”作为自身的基本特征,调动各种力量,既利用和引导资本,又防范和规制资本,使资本运行服从社会主义和人的发展,发挥资本的正面作用,规避或尽可能降低资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清晰界定资本运行、资本逻辑作用的范围和界限,以资本“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效果界限”,以“经济发展领域”作为资本的“范围界限”,防止资本向政治、社会、精神等领域渗透与入侵,遏制资本逻辑的过度滥用和无序扩张。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采用“并联式”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代接着一代拼,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把中国近代以来“失去的二百年”找了回来,超越了西方“串联式”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路径,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打破了现代化“西方范式”的路径依赖和固有弊端、打破了西方列强现代化“国强必霸”的悖论,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外扩张、受资本掌控的分化模式。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