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林绪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党代会的主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等,这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是党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思考新认识新布局,初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20.001
林绪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共党报党刊史。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百年发展历程与启示意义》(论文)、《党报党刊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形象建构》(论文)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到新阶段,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指导和新的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既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丰富内涵,也系统分析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指向,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演进历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党代会的主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回顾历次党代会报告发现,党的十三大报告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1]这是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命题。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2]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党凝聚人心、汇集民意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5]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党代会的主题。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6]这是基于大历史观对百年中共党史主题的高度凝炼、科学概括和最新认识,[7]也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全面认识、全景展望。
正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共百年党史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科学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1]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先生曾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12]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主题,至少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前的中共党史和中国历史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使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概念。相较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多强调愿景展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要通过具体的纲领和行动来落实。换言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体现了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更进一步,也表现出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落实迈出坚实一步。2022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4]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概念,报告在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时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5]这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是党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思考新认识新布局,而且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和发展,体现战略布局向“五个全面”的转变。
总体来说,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历了认识的演变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创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逐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之一。[16]此前,“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17]。无论是“康庄大道”抑或是“必由之路”,都说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早之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已明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9]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20]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1]自此以后,历次党代会报告题目都会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体现了党一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22]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党和人民90年奋斗的成就总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3],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我们都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推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5]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了提供了路径指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则继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6]体现了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最新认识。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而带领中国真正走上一条成功的现代化之路的则是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都对中国现代化问题作了重要探索。最具标志性的成果,是周恩来同志于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27]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称之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28]。两天后,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29]这就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重要概念。后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再次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国情出发。[30]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和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我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命题。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回答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中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31]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这样,“小康社会”成为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设计的宏大构想。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标志党成功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可以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式现代化留下了丰富的制度和物质遗产;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体制保证和物质基础。[32]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重要阐述科学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蓝图,也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是要实现全面的、全局的、全体的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理论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也体现现代化实践的中国性和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既能够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佳方案和路径,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3]之所以说是“开天辟地”,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4]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四个“伟大成就”、三个“伟大飞跃”,在现实的制高点上,生动诠释了“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深邃内涵。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因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为关键。
其次,必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要怎样才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此,他第一次把“正在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35]即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重大命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开始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的工程。”[36]这表明,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大命题,但是领导和开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是邓小平同志。因此,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7]这是第一次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大命题,揭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全局中的重要地位。[38]
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党的建设各方面展现了新气象,迈上了新台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但是,全党仍须保持清醒,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系列重要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了“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重要论断,这实际上阐明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精神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重要问题。
其实,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一直在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般认为,孙中山先生最先喊出了“振兴中华”口号,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然而,真正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39]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坚定信心、奋勇前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ZD325)
注释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3][2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0、110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36页。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页。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7]林绪武:《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共党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学术价值》,《科学社会主义》,2022年第1期。
[8][9][10][11][17][2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9、15、61、68、24页。
[1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4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353页。
[1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825页。
[14][15][16][2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19]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20页。
[2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页。
[2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427页。
[27]《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696页。
[28][29]《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25、226页。
[30][3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3~164、237页。
[32]参见王文章:《三个历史决议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3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4页。
[3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页。
[35]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13、602页。
[36]江泽民:《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994年9月28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76页。
[37]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求是》,2019年第19期。
[38]关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详细历史由来,参见黄宪起:《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由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3期。
[3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责 编/张 晓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nd Pathways to Advanc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
Lin Xuwu
Abstract: The Report to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included "advanc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 as the theme of the Party Congres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roposed that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path we must take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vanc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 through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Our Party has a pivotal role in building China into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and in advancing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 These new propositions and statements are the Party's new thinking and new understanding of advanc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 and answ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on "what kind of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how to achieve it", which have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odernization,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