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江小涓:卓越工程师,扛起现代化建设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对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工程实践的快速发展,呼唤着我国工程教育理念、体制和路径的全方位变革。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立足国家发展“两个大局”,积极谋划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我认为,肩负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领军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适应多元目标要求,能够合理匹配市场导向和国家需要

现在,我们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与以往时期很重要的不同是,国家发展目标更为注重多维平衡。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好国家发展大势,看准选对方向,在正确的路上把事情做好。

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和投资能力已稳居世界第一,各类产业长足发展,国内生态环境容量和一些重要资源能源成为今后增长的明显短板,需要“自选”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以前,发展哪些产业、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市场能在常态下做出选择。但对于迈进新征程的中国来说,迫切需要在制度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下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就要首先了解国情和国家发展目标,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符合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例如,在汽车产业中,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都在发展,而正因为我们有一批有眼光有能力的战略领军人才,才让我们在纯电动车领域持续发力,形成现在的良好局面。

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具备数实孪生场景下的领军能力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嵌入全产业链、全场景、全社会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将产业分为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将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实际上,可从数据原生产业和数据次生产业来加以区分。前者指那些为数据生产应用而生的产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直接生产数据的数据产业、商业模式依托数据的大平台企业还有数字类独角兽企业等。除这些数据原生产业外,数字化转型已经迅速使所有产业处于“+数字”的过程中,数据次生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培养卓越工程师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未来,整个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都会进入实体和数字孪生的时代,亟须培养一批能够做研发、设计、规划、部署的卓越工程师,同步生产优质实体产品和优质数据模型。

适应世界科技发展格局,把握好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与平衡

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我们遇到很多障碍,传统合作空间受到封锁挤压。越是如此,越不能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当前,数字时代技术合作有很多新载体、新机会、新渠道,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不可偏废。

当前,我国技术水平普遍提升、产业链日益完整、制造业体系全球最全。在此条件下,“会做的全部自己做”并非最优选项,这样的全能产业结构,反而得不到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技术快速迭代和利用全球资源的效益。例如,前几年风靡全球的一款高端骑行车由7个国家分工制造,至少5个经济体都有产业基础可以完整生产,但各方依然选择了合作而不是在各国建立完整产业链。这是因为,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品质越好;批量越大,单品成本越低,整车的竞争力越强,可以为各方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可选择分工的产业更多,工程技术领军人才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把握好自主与分工的匹配选择。在全球分工与自主安全问题上,当下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要把安全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更多利用国外技术,在高起点上加快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

适应科技并跑领跑地位,在创新中担负起科技伦理责任

科技具有两面性,科技界需要约束科技的负面作用,并充分评估应用某项技术可能出现的不可控后果。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在科技伦理方面,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挥好政府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大力组织协调的作用,这样才能引导科技向善、造福人类,使中国科技界成长为科技伦理约束力强、受人尊敬、使人放心的群体。

工程科技是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的关键要素。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使命,培养造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大批卓越工程师,才能更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

(作者:江小涓,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江小涓   卓越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