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其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产业层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的谋篇布局,是中国经济赢得未来竞争的重要着力点。

我国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农业、工业、科技、交通、金融、网络、数字、能源等重要产业的大国。在数量与规模上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在质量、效率、竞争力、创新、品牌、前沿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完整的各类制造产业链条。制造业全面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世界经济紧密连接,“世界工厂”的地位十分稳固,体现了坚实的制造实力。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重点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基于世情、国情、党情,把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物联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构建集高效农业、现代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高效服务业、未来产业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速发展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统筹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产品品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围绕产品与服务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完善传统产业与新产业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企业精心设计、精益生产、精细服务。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围绕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需求,推动高品质、高性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竞争力、有良好体验、有市场前景、绿色低碳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发展。推动以平台化、共享化、供应链化、生态体系构建的新商业模式发展。

增强创新能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关键技术追赶跨越。加大科教人才支撑,最大程度释放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产业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仿制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推动企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系统一体化构建,推动建设政产学研用金有机结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尤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提升产业竞争力。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以形成国家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导向,构建有利于提升竞争力的要素条件与环境,持续提升生产率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与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造就具有产品出口、服务出口、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及重大工程承包能力的大型综合型企业,加快培养国际细分市场领域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产业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各环节,推动全寿命周期绿色化。开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供应链流程,降低供应链能源消耗总量;严格能耗、物耗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物流及绿色建筑,推进再制造工程,促进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并重转变。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与清洁能源生产方式,提升新能源与清洁能源供应比重。

提升国际资源整合能力。以全球视野和全球战略思维,经略周边,布局全球。以高度开放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吸引各方资源和要素。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稳定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发展潜力市场。将中国产业深植于世界的资源、生产、研发、设计、创新、贸易、流通、金融、运输、物流、营销、信息和知识等体系,从世界汲取能量。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重点完善五类体系

以更好的体制机制、国内外环境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中多主体的关系,重点完善五类体系。

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政策体系。做好战略谋划与统筹,制定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我国已出台了大量产业政策,奠定了前期政策基础,但政策仍有不少优化空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有科学、完整、协同的政策体系来促进,涉及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创新、标准、知识产权、品牌、产业组织、中小企业、区域、土地、贸易、国际合作、环境、人力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

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市场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部门和地方壁垒。推动要素市场发展,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健全市场交易规则与价格机制,使交易公平,价格信号正确反映供需。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使市场经济成为信用经济。形成权威高效、规则合理、审慎包容、动态优化、前瞻性强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运行。

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开放体系。有序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充分理解各国发展的关切,与各国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增进互信,努力构建科技突破、产业发展、全球合作的良好局面。按照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等原则,与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发展环境。

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法律体系。面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类型、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的各类市场主体关系,要通过完善保障产业安全的法律体系,着力公平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全面释放发展活力激发创新动能,推进产业升级适应结构优化,协调好各类主体关系。

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文化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先进文化为支撑,需要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责任诚信”“开拓进取”“平等尊重”“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绿色生态”等文化理念,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伟大精神。

(作者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魏际刚   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