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哲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科技、人才、创新联动发展。作为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青年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成长发展潜力巨大,拥有创新意识和活跃思维,是我国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基础。因此,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青年人才,塑造并发挥青年人才队伍优势,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方面。
激发青年人才活力能够极大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才储备与转化决定了国家社会发展的潜力与高度,而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加快培育人才红利和人才优势迫在眉睫。其中,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实现人才储备转换为人才红利释放的核心关键。具有高可塑性与强学习能力的青年人才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提升区域技术吸纳和创新能力,助力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动力支撑作用。统筹推进科技、专业技术、生产经营等各领域青年人才培养,加快青年人才梯队建设,激发青年人才活力,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积极性与创造力,引导青年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激发青年人才活力能够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效能。在当今世界,科技和人才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关于这二者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多国均推出超常规举措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于我国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吸引力度,厚植各类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沃土。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在于人才驱动,创新驱动的着眼点在于激发人才活力,青年人才政治素养良好、创新思维活跃、创造力和精力充沛,在科研活动和各类重大任务中起着骨干支撑作用。激发青年人才的活力,能够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持续动能,减少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充分挖掘青年人才创新潜力,能够促进国家创智创新创业发展,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际前沿科技攻坚和“卡脖子”技术问题突破,提升科技成果的品质和影响力。积极调动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热情,鼓励青年人才勇于挑战、攻坚克难,敢于挑起新时代发展大梁,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激发青年人才活力能够显著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优势。从当前人才发展和流动的规律来看,青年人才的理想信念、规模结构和综合素质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青年人才的争夺也成为各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谁能在人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占据优势地位,谁就能在下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来临时抢占先机,取得巨大的发展优势。我国人口规模庞大,青年人才总量巨大,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准性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科学性有待增强等现实问题,青年人才活力激发程度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之间尚存在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偏少,青年人才成长发展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职业发展“天花板”问题还需重点突破。激发青年人才活力和学习潜能,坚定青年成长成才决心,增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信心,有助于将我国规模庞大的青年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队伍实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和增添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