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以新兴产业打造新经济增长引擎

“读懂中国经济的信心所在”系列稿件之一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面对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总能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在风雨之后更加茁壮。2022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进入2022年12月以来,随着一系列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接续发布和落地见效,全国多地市场呈现回暖迹象,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更加值得期待。人民论坛网结合各地创新实践,推出“读懂中国经济的信心所在”系列稿件。今天,跟随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的解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发展新兴产业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大势所趋。

 

◇ 什么是新兴产业?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这类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又代表着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

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过程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我国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

 

◇ 各地新兴产业如何精准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在新兴产业方面,我国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重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迅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成为中国经济恢复增长主要动力之一。近段时间,多地密集出台规划,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落子布局。

在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已崛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汇聚了尚实航空发动机、科大智能、豪威半导体、正泰智电港等诸多先进制造业企业。

从产品研发、器件选型、物料供应到生产交付,这些年,松江的电子制造产业链条越发健全完备,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互为支撑、共同成长。目前,松江已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了从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到专业服务机构、智能设备制造商的完整链条,集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企业300余家,带动区域内8000多家中小企业上云。

安徽正在加快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地。芜湖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全力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从落子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布局卫星全球运营中心,到智能语音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再到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3000亿元……新兴产业不断提质扩量增效,成为安徽制造业增长主动能。

西部地区也在以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随着一批国内硅材料行业龙头企业的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广西北海,一个千亿元绿色光伏产业集群在我国西南地区初具雏形。2022年,广西已成为国内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的重要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青海发展光伏,优势得天独厚。截至2022年底,西宁已聚集多晶硅、单晶硅、组件等光伏产业链企业13家。2022年前三季度,西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8%,连续21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西宁光伏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是2021年同期的3倍多。

企业微信截图_20230113094132

青海某光伏科技产业园项目车间 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布局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新赛道”是各地推进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的关键变量。各地抢抓机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动能增势良好。

 

◇ 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认为,应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通过推动对前沿科技的深入探索和交叉融合创新,特别是加快对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促进未来产业快速发展。

进一步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要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规模、产业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加紧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