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秘书长,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王小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时下,全国大中小学已进入寒假,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学生度过一个充实快乐、多彩有意义的假期,大中小学利用假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强化实践育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明确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成为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价值导向。因此,大中小学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首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新时代社会实践铸魂育人,必须明确实践育人目标。社会实践育人目标由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成才目标、价值目标构成,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点。认知目标是社会实践的基础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认知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能力目标和成才目标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目标,能力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成才目标是引导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的观察判断辨别,把个人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之人。价值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五个认同”,淬炼思想之魂,深扎信念之根,点亮信仰明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价值目标属于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
讲好田间地头“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大思政课”,具有铸魂育人功能。大中小学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等主题宣讲,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讲好有深度、有温度、有效果的“大思政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假期社会实践把思政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城乡基层,注意满足群众需求以增强宣讲鲜活度,把理论宣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宣讲灵活度,注重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使主题宣讲更加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让“大思政课”更加富有活力;思政课教师作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要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引导学生懂政理、明学理、通事理,在社会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实现从课堂讲授到实践感悟的拓展,把道理转化为信念、信仰,实现价值引领。
善用社会实践协同育人。社会实践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大中小学善用社会实践,坚持“三个结合”,实现协同育人。第一,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共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在假期社会实践中,既要发挥思政课程的关键作用,也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第二,坚持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国情社情乡情民情的平台,他们在实践中丈量乡村大地、聚焦农业强国建设、倾听百姓呼声,感悟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实践,展现新时代的青年担当。三是就业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国家就业优先政策宣传,特别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科学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找准职业发展定位,使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智力优势,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基层建功立业,谱写青春乐章。
依托社会实践基地育人。社会实践基地是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开展假期社会实践,需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大中小学要主动对接城乡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实现实践育人目标任务。同时精准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保持学科专业调整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把今天的教学与明天的就业匹配起来;要依托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地、校村、校企等多种形式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要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以突出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