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俊
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对外贸易是联通国际国内市场、面向世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建设贸易强国,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
第一,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将外贸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相结合相融合,不断塑造外贸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夯实贸易强国的产业基础,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知识产权强贸战略,着力提升货物出口的附加值,打造品牌、质量、技术、服务新优势,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培育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数控机床、机械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推进传统出口产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激发进口潜力,优化进口结构。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更大力度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进一步稳定和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做强一般贸易,增强议价能力,提高效益和规模;提升加工贸易,鼓励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动产业链升级;推进维修、再制造、检测等业务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完善监管;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探索离岸贸易、转口贸易、新型易货贸易等发展。稳定深耕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着力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深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拓展亚洲、非洲、拉美等市场,不断扩大全球贸易投资伙伴关系网络。
第二,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扩大服务业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制度体系,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作用,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把发展基础好的服务贸易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和服务贸易强国建设的先行区。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打造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示范区。重点培育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领域发展;积极推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等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化服务出口,大力促进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服务出口,加强中医药、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积极培育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建立“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工作机制和支持政策体系。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不断提升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展会对中国服务贸易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
第三,发展数字贸易。加快推进“数字强贸”工程,制定发布国家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专项文件,明确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任务清单和支持政策清单。明确对数字贸易概念内涵与重点业态的分类与认识,建立中国数字贸易统一话语体系。研究制定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一批重点业态和重点平台,促进我国数字贸易企业国际化发展。重点针对数据跨境流动、数字贸易市场准入、互联网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不断优化我国数字贸易营商环境,推动数字贸易企业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监管与数字贸易发展。推进跨境电商业态升级,促进贸易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以商产融合为主线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推动企业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大力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数字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各方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