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传承大学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的有效举措,也是面向社会大众履行教育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文脉作为承载文化发展过程的展示概括和文化演化的具体表达,是构建文化育人共同体、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创新实践,也为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宝贵的课程素材。
用好校史资源,赓续红色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这为各级各类学校利用好红色校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校文脉传承的重要精神内核,是校园文化持续发展与积累的结晶,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精神引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校史作为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甜味”,彰显着坚定自信的强大力量、指导实践的思想伟力、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充分认知、挖掘、培育、继承和弘扬红色校史文化,赓续红色文脉,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各级各类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做好红色校史的挖掘和阐释,因事、因时、因势精心呈现新时代传承红色文脉的鲜活事例,将其作为讲好“大思政课”的丰富资源和宝贵给养,把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管理服务各环节。比如,思政课程要突出启智润心这个关键。引导学生领悟背后的“为什么”,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专业课程要突出“有滋有味”这个特色,将红色文脉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于红色文脉的认同、红色文化的理解。通过上述举措,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和“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校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听党话、跟党走,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贯通学段体系,坚守红色文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
一方面,要从纵向上贯穿。传承红色文脉,上好“大思政课”,绝非一时一刻的投入,而要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日用而不觉”中实现内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紧密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分类引导。小学注重情感体验、初中开展知识学习、高中加强价值引导,大学则可以按照“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学生成长成才实际,内化为励志勤学、刻苦奋斗的青春使命,深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内容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进阶性,避免出现相互脱节、交叉重复等现象,打破学段壁垒,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要从横向上协同。坚持系统思维,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大”的特点,不断丰富大思政课的内容、途径、载体,有效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发挥好红色文脉的培根铸魂作用。可以借鉴“教辅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搭建一体化教学研究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培训、资源共享等,帮助教师更好把握红色文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上好第一课堂,协同推进各学段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搭建一体化协作平台,将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主题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与第一课堂的价值灌输同步发力、同频共振,实现“第一课堂讲授什么,第二课堂就引导什么”的主题贯通、工作协同。特别要抓住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特点,强化网络传播平台的内容创新和语态创新,努力使青少年学生做到情感上认同、理论上透彻、行动上坚决。努力成为红色文脉的坚定守护者和忠实传承者。
注重知行合一,传承红色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与现实结合、融入社会生活实践的场景,是讲好“大思政课”,实现其“善”的效用的关键举措,是传承红色文脉、增进价值认同的有利法宝。
一是把牢政治方向。要引导学生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养过硬、理论知识扎实、教学艺术高超、深受学生认可的师资队伍。善于从党史中汲取智慧,用红色文脉中的历史故事、科学经验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实践导向。要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一以贯之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文化思政与思政文化建设、实践思政与思政实践建设、网络思政与思政网络建设,积极搭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用好用活互联网载体,在课堂内外形成大小课堂联动,线上线下形成大小平台协同。在理直气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红色文脉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宣传方方面面,推动学生在校园内外乃至网络场域的广阔天地中陶冶道德情操、树立健全人格、强健身心体魄。
三是强化使命担当。各级各类学校应当以红色文脉为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将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担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青年力量,引导他们以大我定位小我、以国家发展方向定位人生航向,将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历史机遇、发展需求、人才需要融入自身的发展规划,到乡村振兴一线、科技攻关前沿等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智慧,将个人的力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作者:李萌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政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