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村治理 > 正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竹样本

核心提示: 近年来,大竹县从顶层设计作出“1245”总体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头等大事,努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省大竹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顶层设计作出“1245”总体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头等大事,把实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强化作风能力建设,努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责任凝聚合力,多措并举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齐抓共管强责任,凝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大合力。持续运用好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不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县级领导挂包联系重点工作和县级部门(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机制,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持续有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一是调整优化帮扶单位。进一步优化调整了全县67个脱贫村和28个四类村帮扶单位,形成31个县级领导、8个市级帮扶单位和103个县级帮扶单位对全县31个乡镇(街道)脱贫村和四类村全覆盖的帮扶格局。二是充实调整帮扶责任人。在原有的定点帮扶基础上,调整因退休、调离、省市部门帮扶重点调整等情况出现帮扶责任人空缺情况,人均帮扶4户,达到对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全覆盖。三是“三条铁律”选优派强。突出高素质选派、高标准管理、高质量保障,轮换后全县驻村帮扶力量平均年龄较轮换前下降4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较轮换前提升13.7%,人员素质稳步提高。

多措并举防返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统筹安排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组)员担任防返贫监测员和监测对象联系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测体系,对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进行排查,确保“无死角”。二是加强集中排查。召开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动员会议,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全面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对所有农户采取“看”生活状况、“问”政策落实、“算”家庭收入等方式开展全面排查。三是加强信息比对。围绕防返贫致贫风险线索,加强和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数据比对、信息监测等工作,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情况交换,构建防返贫数据共享网络,对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核实核准。四是加强帮扶举措。安排监测户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提升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监测帮扶对象稳定增收;设立防返贫监测基金300万元,防范化解防返贫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加大帮扶救助力度。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以有效的保障体系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第一,靶向施策提质效,构建系统完备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居民收入保障。持续抓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预警,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户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从2020年底的9132元提高到目前的10924元,增长19.62%。二是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三是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对监测对象、低保对象在过渡期内给予定额资助,对其参加2022年、2023年、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将按照个人缴费标准的75%、50%、25%进行保障。四是强化住房安全保障。全面排查受灾群众返贫致贫风险,按识别程序纳入监测,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五是强化饮水安全保障。着力完善全县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巩固和拓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六是强化政策兜底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已脱贫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七是强化就业扶持保障。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重点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引导和鼓励脱贫劳动力(监测帮扶对象)外出就业,实现“就业一人、帮扶一户”目标。八是强化易地搬迁成效。优先支持安置区配套设施和迁出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项目。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公益岗位助力等行动,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33532人。

第二,点面结合固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一是抓实产业帮扶。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思路,加强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培育,做大做强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和小龙虾、金槐等“5+N”特色农业名片,鼓励有条件的监测帮扶对象自主发展到户产业增收项目,稳定增加监测帮扶对象收入。二是抓实项目建设。立足资源禀赋,谋划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继续用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性支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雨露计划”等政策性项目,精准到村、受益到户,以项目催生融合、助推振兴。三是抓实基础建设。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扎实抓好乡“三有”、村“五有”基础设施达标运行管护,乡镇中心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能够有效满足群众需要。四是抓实乡村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查清核实农村集体三资,分类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高标准推进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加快构建“1+5”县域发展格局。

第三,聚焦目标补短板,全力以赴确保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高效。一是不讲条件快行动。立即召开反馈问题整改会,对反馈的所有问题照单全收。先后组织召开整改工作调度会、推进会4次,对国家、省级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评估三个层次四类69个问题,明确了整改任务,提出了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二是碰真逗硬坚决改。对照反馈问题内容,认真梳理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时限,印制40份整改责任交办单,以“清单制+责任制”,推动整改工作的落实。截至目前,自查发现问题2个,已全部整改;交账问题14个,现已完成整改问题12个,正在整改问题2个。三是举一反三保质量。各乡镇(街道)均严格按照责任分工落实整改,对照问题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对照交账问题落实整改责任人跟踪督查整改。在整个整改过程中,大竹乡村振兴局对整改问题适时进行“回头看”,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问题整改彻底到位、不留尾巴和死角,确保问题整改成效。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