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镇地处达州主城南拓、大竹城市北进主要交汇地带,幅员面积181.62平方公里,辖22个村、4个社区,是全县幅员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乡镇,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卫生乡镇”“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近年来,石河镇以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商贸物流一体化和城镇特色化“四化建设”为总抓手,聚焦产城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荣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新华村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以产兴城、构建集群,着力打造产业兴旺标杆镇
聚焦“临空铁发展片区中心镇”定位,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材产业园、商贸物流园“三园”打造,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现代新型小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力。一是聚焦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响“香椿、糯稻、苎麻、小龙虾”四张产业名片。良种苎麻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产值近6500万元;香椿种植面积增至5.3万亩,年产鲜芽达1.11万吨,实现农户销售收入2.42亿元。二是做优做强新型工业。海螺、利森、鼎泰等9家规上企业,持续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培育玩具厂、服装厂小微企业3家,达216家,加速形成小微企业集群发展态势。三是做新做活服务业。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新引进培育物流企业3家,综合性连锁超市1家,电影院1家。大力推行农业数字化,数字农产品销售再上新台阶,销售额超2300万。依托地方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香椿母本源”特色旅游品牌,持续开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大湾村)旅游资源。
精准规划、科学治理,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镇
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目标,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镇村功能性、宜居性。一是优化提升场镇风貌。全面推进香椿湿地公园建设,停车场、休闲健身广场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正有序稳步推进。持续推动风貌打造,改造升级场镇公共厕所4座、路灯70余盏,完成新建村大竹界碑—双拱场镇路段路灯建设,新增景观花台120个,全面实现绿化、亮化、美化。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定期开展“农村清洁日”活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0余处,清理村域塘库沟渠57处;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转体系,“户集、村收、镇转”处理机制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星级卫生户”评比等活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新建村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更美更宜居。三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开展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点。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巡河工作1350次,发现、整改问题113件,东流河、柳城溪河水质常年保持Ⅳ类以上。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处置焚烧行为120余起,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县政府通报表扬。
多措并举、深挖内涵,着力打造乡风文明试点镇
立足于文明村镇建设,以优秀文化引领乡村文化的前进方向,逐步培育出良好的乡风、民风。一是加强阵地设施建设。以“讲理论、传思想”为主线,高标准打造以“石河镇史馆”“石河非遗馆”为主体的市级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8个,实现思想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覆盖,荣获市十大魅力乡镇称号,打造出石河镇,新华村、新建村等17个市县级文明村镇。二是开展特色品牌活动。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集中宣讲6次,深入村社院坝开展文化宣讲112场,全面提高辖区群众文明水平。结合“竹之声”理论宣讲,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宣讲70余场,受益群众1.2万余人。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主动承接市县“文化下乡”活动16场,惠及群众3500余人。三是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表彰“最美家庭”“孝老爱亲”“好邻里”35个。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建立乡风文明积分激励机制,围绕“三爱四好”考核项目,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之中,同时协商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提升文明素养。
夯基固本、守正创新,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样板镇
以产城融合理念为指导,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产、城、人“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建立推动产业与城镇共融共生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有效化解面积扩大、人口增多、企业集聚等新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一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标准化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和区域分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82%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镇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建立镇、村、组三级矛盾预警机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2起,调处率达98%,荣获全县信访、调解工作先进单位。深化打造“商量好办事”小微协商品牌,聚焦民生事项开展民主协商三级议事,成功协商停车场建设、重点节日临时停车等问题70余个。二是细化基础要素管理。全面承接县级下放权力,针对119项法定事项和55项扩权赋能事项,明确权责关系和具体落实部门,处理群众经常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5000余人次。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全域布控监控点位274处,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加强资源整合,将老党员、乡贤人士等纳入网格化队伍,形成综合化网格管理模式,高质高效处置各类隐患问题。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抓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契机,大力推行“147”工作法,打造集制度化、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于一体的石河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
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着力打造生活富裕先行镇
坚持“以实干促发展、以实抓促振兴”理念,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产业项目突破、民生持续改善等工作,全力打造生活富裕的美丽幸福乡村。一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聚焦“一老一小”领域,扩大养老托育服务,高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医养体系提能升级,托育服务提质增效。利用“七一”慰问、困难救助等资金765.2万元,解决8842名困难群众实际困难。整合移民后扶、乡村振兴补助等项目资金500余万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积极开发发展项目。立足资源、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一村一项目”,引进养殖合作社、个体经营户18个,成功签约农业企业7家,带动投资1156万元,企业实现增收630万元,带动周边570余户农户增收320万元。利用春节老乡会、茶话会和线上家乡群,成功回引创业人士60余名,培育种植养殖合作社15个,市县级家庭农场12个,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因村施策,按照薄弱村、晋级村、先锋村三类村,“一村一策”制定提升规划,出租闲置房69处、水库塘堰47处,参与13家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47.13万元,带动340余户群众增收近120万元。实施“能人选培”工程,公开选拔村级后备人才56名,培养产业带头人、实用技术人才10名,为村集体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作者为人民论坛特约通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