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现代化专论> 正文

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原则、方向与路径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安全的要求,也是加强党和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执政治国水平的要求。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员干部要努力提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创新求变、把握机遇能力,自主学习、自我纠偏能力,察觉风险、驾驭风险能力,政策运用、社会动员能力,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发展和安全 能力建设 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主要是指党和政府通盘谋划、兼顾发展效益和国家安全的领导才能与综合素质的总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安全的要求,也是加强党和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执政治国水平的要求。

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回溯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开辟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安全,多次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在政治定力、战略视野、思维方法、行动合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组织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将党的意志落实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中,实现党政高效协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科学指引和前行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的根本遵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1]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重视人民主体价值,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人民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以维护人民安全为宗旨,将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紧密联系起来,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人民安全”成为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最为深厚的底色。

坚持系统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做到“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2]。尤其现在我国正处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机遇和风险并存,在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善用系统观念,从全局角度分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平衡好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

坚持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正道”和“革故鼎新”等思想智慧的有机结合。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唯有坚守正道才能推动创新持续向前,产生正效应;创新是守正的动力和支撑,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守正与时俱进,充满生命力。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让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在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的过程中得到持续锤炼和提升。

坚持底线思维。“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4]需要明确的是底线思维并不意味着只盯紧底线,束手束脚、瞻前顾后、消极无为,而是强调立足最低点,尽最大努力争取可能的高点,获得预期之外的成功。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发展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追求发展目标过程中居安思危,在有利之处察觉有害之隐,综合考虑改革中涉及的多方主体及其利益,实时研判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临危不乱,稳步向前。

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需遵循的方向

提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根本保障。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第一,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第三,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组织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真抓实干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提升创新求变、把握机遇能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求变是推动经济发展、应对危机事件的重要法宝,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危机处置的有效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仅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更要善于洞察机遇、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第一,善于识变以察觉机遇。推进改革发展必然会遭遇新问题新风险,也会碰见新机遇,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辩证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识别危险背后潜藏的机遇,争取发展先机。第二,善于应变以把握机遇。改革发展越向前,面临的环境就越复杂,各级领导干部应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把握规律,在化解风险中发现和抓住机遇。第三,善于求变以创造机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迎难而上,敢于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打破阻碍改革发展的桎梏,挖掘和创造机遇,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提升自主学习、自我纠偏能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与时俱进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不断补齐和纠正思想和行为上的落后与偏差,是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的应有之义。第一,善于自我反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5]自我反思是发现自身能力不足和工作问题的起点,唯有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自身的“能力恐慌”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扩容学习,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助推自身能力提升。第二,重视调查研究。理论源于实践,除了常规性的理论学习外,补充新知识还要重视实地调查研究,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发展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口开展深入调查,切实提升自身调研能力和水平。第三,敢于自我否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迭代不断加速,许多社会问题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往政策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性。为此,必须敢于自我否定,引入新知识和新工具对不符合实际的政策进行纠正、调整、补充。

提升察觉风险、驾驭风险能力。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苦练“内功”,提升察觉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第一,见微知著,保持忧患意识,做好风险分类和排查。既要防范细小隐患发展成为“黑天鹅”事件,也要重视平日里本就显眼的“灰犀牛”事件,防止其酿成重大危机。第二,迎难而上,对于正在演化或即将演化成为现实威胁的风险,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勇敢面对,坚强斗争,化危为机,在斗争中检验和锤炼组织和个人应对风险的能力和素质。第三,妥善应对,依据风险在性质、影响范围、涉及人群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分类处置,调动不同的资源做好善后工作,将风险复发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提升政策运用、社会动员能力。政策工具是政策运用的载体,有效识别和挖掘政策工具是政策运用的前提。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治理的多样化需求,厘清自愿型、强制型和混合型的一揽子政策工具清单,在研判统筹发展和安全各方面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性质和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政策工具或者工具组合。与此同时,优化政策工具运用次序并适时调整更新,提升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发展和安全是两件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鼓励和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其中。通过组织号召、舆论宣传、政策助推等方式,激励企业、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聚集多方资源与力量共助发展,充分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应践行的路径

完善党的领导体系,创新组织学习模式。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完善和健全党的领导体系。首先,以党建引领发展和安全事务,发挥党组织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核心作用,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其次,围绕发展和安全中的核心议题和热点问题,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授课或内部研讨等方式定期开展组织学习。积极推动常规性或临时性的专题调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厘清发展和安全的问题本源,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第三,健全问政协商机制,借助新技术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高党委政府回应群众诉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取智于民、汇慧于民,促进各级党员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吸纳以及长效激励机制的构建。一是要注重培养人才,持续优化党员干部录用、培训、调派和提拔等环节,注重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的干部,提升整体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二是要敢于吸纳人才,通过政府雇员或者外聘专家的制度形式将优秀人才吸纳到体制中来。三是要善于激励人才,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鼓励各级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勇于创新,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都能干成事。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批能在发展攻坚关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干部队伍,肩负起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任。

重视风险监测评估,优化危机治理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前置性监测和评估,有助于预防和化解危机,维护社会发展和安全秩序,而构建完整高效的危机综合治理体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保障。第一,提升风险监测能力。将风险防控置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的前端,加大对风险监测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设置合理的监测标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第二,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涉及经济、技术、环境、社会等多重领域,是一项极具技术含量的复杂工作[6],应该整合体制内外资源,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综合性评估。第三,优化危机治理体系。畅通社会参与渠道,破除社会力量参与风险应对的体制性障碍,强化人员、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提升危机应对合力。

丰富治理工具选项,完善社会动员体制。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常规性运用政策工具和非常规性开展社会动员的过程,必须围绕政策工具和社会动员两大要素,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首先,充实治理工具箱,引入新信息技术工具(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实验工具和助推工具等新工具,提高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其次,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动员网络,注重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和应对危机中的关键作用,凝聚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的合力。第三,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发挥不同社会主体的优势作用。在经济社会治理层面,鼓励多元主体尤其是企业家建言献策,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民主性;在公共安全治理层面,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其围绕突发事件处置开展物资捐献、社会心理援助等活动,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危机应对,凝聚公共安全治理合力。

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建设国际合作网络。知识没有国界,交流推动进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搭建稳固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国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公共安全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将其转化为具有本土特色的政策方案,不断更新和补充治理工具和治理途径。同时,建立常规交流机制,借助国家或者地方层面的外事网络,选择合适的国家、地区开展双边或多边的经贸、文化、生态保护和公共安全治理等交流活动,扩大自身学习与交流的对象范围。此外,加强对外安全合作,既可以通过开发风险防控协作网络、共享危机应对指南、开放主题数据库等方式,搭建信息交流互助平台,也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组织等载体,加强人员互访交流和物资技术援助,在分享安全治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的同时,推动重塑国际安全合作新格局,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昌达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人民日报》,2021年2月4日,第13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90页。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0页。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文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3/c_127090941_14.htm?isappinstalled=0,2014年10月13日更新。

[5]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求是》,2019年第19期,第4—15页。

[6]童星:《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依据、意涵和关键抓手》,《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5—16页。

责编:罗 婷/美编:石 玉

Improving the Capacities to Pursue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Security: Principles, Orientation, and Path

Huang Xinhua

Abstract: As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National security is the bedroc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building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China.” Improving the capacities to both pursue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security is a requirement not only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high-level security but also for enhancing the self-improve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for upgrading the governance capacities. In the new journey in the new era, Party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upgrade their abilities to exercise overall leadership and coordinate the efforts of all sides; to innovate, steer changes, and seize opportunities;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elf-correction; to perceive and control risks, and to apply policies and mobilize the public to contribute to moderniz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and capacity and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words: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capacity building; leading officials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