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的常州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引领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全面数字化发展和政府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突破,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住房保障建设的责任主体,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有利于推动中心治理流程再造与模式优化升级,增进各系统间的协同履职能力,着力破解当前管理及服务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难题。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大力推进智慧住房公积金建设,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依托服务创新、风控创新和管理精细化三大支柱,不断推进管理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科学决策及服务提升的双效统一。“十四五”时期,常州中心还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大数字建设工作力度,持续推动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为深入研究常州中心数字化转型对提升治理与公共服务效能的积极作用,提炼总结“常州模式”,人民智库于2022年9月组织邀请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常州中心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规划及实践举措展开了线上调研与理论研讨,形成如下报告。

常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数字时代变革的重要抓手

随着数字技术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认知范式,重塑了整个社会肌理,带来了从认知到实践的一系列变革,数据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和新引擎。

一方面,数据深度嵌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数据化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感知方式,数字化转型成为主体间正常交往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生态不断完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应运而生,公众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深刻改变,倒逼服务供给主体主动拥抱数字化。住房公积金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尽管在数字时代下其保障内涵及功能一以贯之,管理中心的定位与职责一以贯之,但公众对服务的供给模式、提供方式及服务效率却伴随社会形态变革发生了新的变化。推进数字化转型,既可以确保管理中心培育自身数字基因,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与内外系统的高效对接、交流,也可以更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诉求与新期待。

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立专篇对“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发展目标。

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下,《江苏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提出,到2035年,“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现代一流数字政府全面建成。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常州中心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契机、主动作为,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切实投身数字化转型浪潮,广泛开展数字化发展创新实践,为助推江苏一流数字政府建设、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客观理性回应社会信息化演进趋势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数字技术成为支撑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底层逻辑,其对治理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普遍共识。

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依托各主体通过数字化转型,转变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体系,处理并协调好各类矛盾与各组关系,使治理效能最终适应现代化需要。因此,数字化转型本非简单的“数字技术加减”,其实质是数据驱动从理念到制度、机制、手段等全方位的革新。进入现代化社会后,住房公积金领域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如业务多元变化、安全风险增加、管理力量分散、权责边界不清、服务效能低下等,传统管理方式与手段已难以为继,管理体系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因此,常州中心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重塑治理理念,打破治理壁垒,构建协同治理格局,挖掘数据价值,开辟治理新场景,实现治理及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常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进数字化转型实践举措和成果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此,常州中心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在合规的前提下探索更多的缴存与担保方案,着力提高业务服务便利化水平、风险管控智能化水平、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决策分析数据化水平,整体信息互通水平明显提高,“入云用数”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从经验管理向数字治理转变,以数字素养培育引领整体数字化转型

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基础。常州中心依据发展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数据文化建设,为推进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将政策机遇转化为思想合力。常州中心党组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集体研学、专家辅导、现场调研等方式,明确以数字化转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计划。围绕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常州中心推进与知名高校、商业银行等战略合作,并采用“课题研究+解剖麻雀”等方式,深入研究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制定了《常州市“十四五”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常州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明确了“实现四化愿景、提升两类能力、打造三大平台”的发展战略,细化了“六大工程”25项重点任务,建立了数字化转型“三个对标”机制,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方向。

二是强化数据文化建设,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常州中心精心培育“数字赋能、共建共享”住房公积金数据文化,多次开展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职工学习日等重点研学活动。注重全员参与,积极开展“阅读点亮数字化转型”读书分享、数据文化专题培训、数据文化沙龙、公积金数字应用场景创新大赛以及数据业务融合专题研讨等活动,并通过开设数字化转型简报专栏和网上专题等方式,丰富宣传教育载体,形成浓厚的数字文化氛围。

从技术牵引向场景牵引转变,以数字化转型助力业务模式重构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重新定义业务模式、重新构建运营和管理模式,完成由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由技术牵引向场景牵引的变革。常州中心全力构建“内部共享高效便捷、外部开放安全有序、使用服务合规合约”的数据流通格局,实现多渠道服务信息集中处理、快速部署及多方协同。

一是坚持“场景驱动、数据赋能”,建成“一朵云、两中台、两端、N种业务场景”的智慧公积金数字化平台。常州中心数字化转型聚焦业务端和办公端,充分利用公共云平台基础环境各项支撑能力,建立大数据开发管理中台和数字化业务服务中台“两中台”双轮驱动战略,探索建立数据汇集全面、数据开发统一、数据标准务实、数据治理高效、数据应用智能的运行机制,打造业务梳理广泛、需求分析深入、场景应用精准的业务应用集群,推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目前,平台共形成382个业务场景,完成新版《用户需求说明书》,形成六大类业务需求,210个创新优化清单,优化占比达54%,住房公积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以服务管理创新为核心,为科学制定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在业务端,常州中心构建综合管理系统,推动前台不同业务之间的整合以及前台窗口业务与中台集中审批的数据连接、物理分离。在办公端,常州中心打造内部协同管理平台,建立移动终端与PC客户端数据交互系统。同时,建立系统流程控制数据目录,将关键控制数据融入系统流转过程,实现审核、核实、处置作业流程自动推进、作业任务精准推送和主动通知。通过深化业务、办公和审管协同,优化辅助决策流程机制,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决策。

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管理效能

数字化转型应以需求为导向,从小切口入手,推动大领域改革,破解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为此,常州中心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持续聚焦便企惠民。

一是深化流程再造,推动业务流程变革。一方面,常州中心加大推广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电子合同等技术应用力度,依托网上服务厅、金社e通、金常e通、金银e通等各类数字服务渠道,推动高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目前,全市共有89项高频业务实现了线上办理,线上业务办理量已占总业务量的近90%。另一方面,常州中心深度融入全国住房公积金数据平台和监管服务平台、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从房源准入到个人住房贷款还清的全周期数据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科学评估提取人、借款人基础信息、房屋信息等内容,推进基础档案、统计、风控数据标准梳理和增补。

二是坚持公平可及,确保公积金制度的广覆盖、多层次保障功效全面释放。强化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建立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线上线下专属服务渠道,推进实施远程客服协助办。依托数字化转型完善服务系统,结合阶段性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因企施策”“一企一策”战略,提升扩覆、督缴、执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解决灵活就业人员住房、支持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等问题,加强与市教育局、人社局协调力度,不断拓展数据共享及福利保障范围。自“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累计实缴人数4000余人,累计实缴率近94%。

从被动“堵漏洞”向主动“防风险”转变,以数字化转型加强运营风险管控

数字化转型应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防线。为此,常州中心通过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一是建立安全保护机制,提升风险识别评估水平。一方面,常州中心充分挖掘整合风险评估数据,做好数据埋点。在此基础上,建立骗提骗贷智能预警、贷款楼盘风险预警等科学风险数据模型,根据资金变动进行资金提取需求预判,防范大规模资金提兑风险。另一方面,逐步建立政务云运维模式下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通过虚拟防火墙、弹性IP、安全组等服务实现了不同资源的网络隔离,保证核心应用的安全可靠性。同时按照“安全管理责任不变,数据归属关系不变,安全管理标准不变”的原则,及时修订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推进核心系统迁移。

二是建立风险管理监测体系,实现全链条式风险管控。常州中心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积极应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安全审查机制,推进数据共享“可用不可见”。以业务为中心,加强系统权限管理,建立角色权限系统,科学配置岗位权限,实现岗位、权限、业务清单与操作规程的“四统一”。把不同业务重点审批内容纳入平台,加强实时监督,实现动态高效审批全流程监督再造。打造全风险维度覆盖、全风险过程管理、全业务流程涵盖的智能化、可视化风险管控体系。

从单一职能活动向统筹协调推进转变,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组织结构变革

数字化的关键是技术,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组织创新。常州中心根据数字化转型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筑牢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管理基础。

一是先后进行两轮组织架构的调整完善,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在管理层“撤三建四”、新增会计结算处,明确会计结算处为数据运营管理部门,设立首席数据官。推进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设立部门数据管理员,加快培养综合信息、业务、管理等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营运层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理清职责界限,将3个办事处和3个分中心优化为5个分中心,提升工作效能。同时根据公积金业务服务特点和需求分析要求,抽调职能科室、分中心业务骨干,组建归集、提取、贷款等6个需求小组,1个数据小组、1个质量督查小组和1个综合保障组,实行专班化运作,一体化推进。

二是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整体“入云用数”。坚持统筹布局,常州中心落实数字化转型“一把手”工程,建立领导小组、数转办和工作组之间协同联动机制。编制信息系统入驻政务云总体规划,将内控系统、电子档案系统迁移作为试点先行,推进数据库从Oracle到Ocean Base迁移,推进系统基础软硬件支撑平台资源“云化”拓展。深化与市人社、工商联、银行的协同联动,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推动建立以各乡镇设立的联络员、住房公积金工作站人员、各分中心对应的乡镇专管员等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管理服务向乡镇下沉,实现同一事项在全市的标准化服务。

常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进公积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为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应深刻把握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综合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治理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常州中心按照“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成功打造数字赋能公积金管理新标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为全国其他地方贡献了推进公积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常州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数字政府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为人民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重要工程。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目标与第一要务。常州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贯彻打造“家门口的公积金”思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精准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零跑腿、零材料、零等待”的便利化智慧公积金服务体验,其实践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一是精准对接人民群众需求。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用数字化理念、技术和手段完善服务系统,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破解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是坚持数字普惠,推动服务公平可及。随着数字化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持续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与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在此进程中,不同群体间的数字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较为突出,数字素养的缺乏成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融入数字社会、享受数字化便利的主要障碍。因此,既要持续深化惠及“大多数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又要不断推动面向“少数人”服务的多渠道办理,不断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让数字化转型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着力培育改革思维、数字思维,推进治理改革创新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性因素只是改革和转型的表层,其内在特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受到制度和组织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变革扫除转型过程中的障碍,做到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常州中心坚持“信息技术和行政改革双轮驱动”的整体思路,持续推进思想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四大变革,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加强数据文化建设,确保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从常州中心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举措和成果成效中,可得出以下经验启示: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既需要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也应鼓励积极试验、大胆突破,在“规划”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做好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明确各部门职能和责任,为推进数字化转型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其次,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实际业务落实情况和反馈结果为顶层设计提供脚本、积累经验,防止顶层设计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探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体两面,需要有机协同,一体推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优化治理要素的结构,提升治理要素的效率,通过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新的治理要素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数据赋能,全面夯实数字根基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坚持数据赋能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其强调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融合、数据共享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系统化利用,实现决策科学化,提高服务效率,最终目标是为服务对象创造更大价值。

常州中心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建成“一朵云、两中台、两端(业务端和办公端)、N种业务场景”的“智慧公积金数字化平台”,一系列举措为其他地方和部门推进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典范。

一是在建设各类治理要素上,从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流程、治理对象、治理方法、治理理论等各类治理要素,都要考虑“数据是什么、数据从哪儿来、数据到哪儿去”的问题,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

二是夯实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平台支撑体系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和基石,需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同基础设施平台的融合,充分发挥平台支撑体系更集约智能、更便捷开放等特点,进一步提升复杂应用场景调度能力,有效满足业务应用的安全、高效、协同需求。

坚持安全可控,切实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住房公积金是住房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控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公积金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公积金管理数字化水平提高,资金规模日益增大,数据总量持续增加,数据共享与开放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公积金管理面临数据泄露、业务管理失范、内控机制失灵等多重风险。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探索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价值,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坚守住房公积金安全底线。

常州中心将风险防范工作摆在最重要位置,积极建立健全政策类、资金流动类、信用类等风控主题库,运用数字技术支撑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有效提升了风险管控质量和效率,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风险防范。常州中心的实践举措为保障资金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公积金管理过程中,需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到全周期、多方位监管,积极防范因智能化新技术所衍生出的新风险。

二是避免数据泄露,全力保障个人信息权益。需遵守“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能无限制收集数据和个人信息,同时积极履行监管职能,维护数据共享流通秩序和数据安全。

三是以建设技术平台为抓手强化风险防范能力。通过构建智能化的技术平台,提升对客户潜在风险的评估水平,加大资金风险排查力度,做到精准识别风险隐患。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刘苏毅、单宁、张凡】

责编:李 懿/美编:石 玉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