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待遇,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古署村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城西北10公里的崇山山脉支脉北蜀山下,因春秋时期“华夏霸主”晋文公曾在此修筑避暑城而得名。村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耕种土地3000余亩,全村共280户,户籍人口1035人,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12.5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万元。
组织“带路” 锚定发展方向
古署村坚持支部引领一面旗,支村“两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顺应群众发展意愿,紧跟政策导向,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多次研讨,分析本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方向,最终确定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紧跟政策风向,将“土地托管+壮大集体经济”“清化收”专项行动列为书记践诺台账前两项最重要承诺事项。
干群“开路” 聚集发展合力
“两委”干部、支部党员尽锐出战,在土地托管、“清化收”专项行动开展过程中,面对集体经济增收“大考”,一路探索,一路赶考,最终交上了满意答卷。
“土地托管+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干群合力过“三关”。
老百姓的“顾虑关”。动员会召开后,党员、小队长、工作专班挨家挨户宣传土地全程托管的好处。村“两委”邀请新翔丰公司员工来村里召开培训会,充分宣传土地托管政策。通过了老百姓的“顾虑关”。
土地托管的“服务关”。在召集党员、“两委”干部多次商议后,确定了与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与翼城县培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服务合作的方案,并吸纳整合了周边村17个农机手,拥有了全流程托管的技术条件,解决了土地托管的“服务关”。
土地托管的“收入关”。村集体托管回土地528.8亩。其中集体自营216亩,全部完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另外312.8亩村集体与8家种植大户商议达成“入股+分红”模式合作协议,目前已经全部种植复播玉米。预计今年秋收后可为集体增收10万元。解决了土地托管的“收入关”。
“清化收”专项行动工作方面,多措并举增厚家底。
专班上马,摸清家底。古署村“清化收”工作专班通过摸排走访、实地测量,“以地找人”“以人找地”,抽丝剥茧,全面清查摸底。专班共排查合同25份,不规范合同5份。需新签合同64份,涉及村集体机动地283亩,企业4家。
乡贤出面,发动群众。古署村吸纳老党员、老干部等乡贤加入队伍,主动参与合同议事,为合同认定、签订工作建言献策,并与群众在“拉家常”中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讲明不规范合同的利害关系,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参与“清化收”工作。
法律靠前,规范推进。古署村坚持“依法依规”贯穿始终,邀请专业律师为“清化收”工作保驾护航,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了集体土地发包价格。截至当前,古署村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完成合同规范签订77份,增加集体收入17.4万元,化解债务8.5万元,甩掉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
产业铺路 蹚出发展新路
古署村深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和融入晋文公历史文化元素,让富有历史底蕴的古老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推进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新业态,探索以游兴业的路子。
丰富视觉体验。古署村2022年完成了森林乡村建设,种植2000株雪松、白皮松、百日红、冬青球,2000亩连翘,村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2015年投资30万维修五中池。2019年投资5万建池内音乐喷泉一座,并完善了其他娱乐设施。
挖掘文化体验。充分挖掘晋文公避暑文化、晋文公与晋国将军阎没在此流传的典故。每年开展晋文公避暑文化节,邻县人慕名而来。
促进集体增收。今年古署村开展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3000余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0余人。通过出租小船、出租摊位等为集体增收0.5万元,走出了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的第一步。
产业兴了,腰包鼓了,集体经济壮大了。2023年,古署村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中共翼城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