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有一处好山好水好地方,她的名字叫“大竹”,天蓝、山青、水碧、竹绿,是她的自然本色和资源禀赋,她是一方独特的心灵故乡。
大竹,可谓“竹乡王国”。大竹县是我国唯一以“竹”命名的县,公元700年唐武则天时置县,历史悠久,文脉深远。“三山两槽”状其形,“竹多竹大”得其名,有“川东绿竹之乡”的美誉。放眼望去,县内处处可见“茂林修竹”,落在青山绿水间、乡间院落旁,婉如大自然对竹乡人的亲切馈赠。竹民爱竹,家家户户庭前院后皆配有竹林;竹亦爱民,时刻守护,慷慨给予:春来春笋开胃,夏里盛荫送凉,秋来破竹成席,冬被寒雪护院。每一个清晨或黄昏,农家小院,鸡犬相闻,在时光徐徐里看炊烟袅袅漫过寂静繁茂的竹梢,那是竹乡儿女最美的乡愁画卷。岁月悠悠,居住在这片土地的世代竹人,植竹、爱竹、用竹、惜竹、习竹,勤劳质朴、虚心坚贞、栉风沐雨、躬身砺行,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大道至简,虚怀若竹”的大竹精神。
大竹之美,竹占其首
五峰山森林公园又名竹海公园,纵横6000多亩的竹林深海可谓天造地设,碧波浩瀚,秀丽迷人。在这一片“绿海”深处藏有自然形成的大片石林、数处溶洞,传说中的千年红豆杉、明代巨松、七姐妹树;又有小石林、通天洞、月宫桂、楠竹林等游玩佳点;楠竹、斑竹、慈竹、白夹竹、苦竹、黑竹是这片土地上绝对的主角,它们深刻直观地诠释了何为“竹多竹大”;楠木、紫檀、榔杉、桂树、香樟等珍稀林木如同竹海“贵宾”散布其间;刺猬、金鸡、竹鸡、山羊、野兔等珍禽异兽据此为国,自由繁衍生息。
尤其在一年中最暑热难耐的盛夏时节,远离城市喧嚣,投进这片天然氧吧的怀抱,漫步在密密层层的青葱翠竹之下的石板小路上,迎面微风阵阵,山泉喃喃低吟,竹叶窃窃私语,阳光朵朵斑驳跳跃,偶然一阵不知所起的蝉鸣鸟啼,林逾静来山更幽,甚而有幸会偶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竹海细雨,顿时暑热全消,心平气和,思绪放缓,时光淡忘,随之释然远去的人生往事和当下的纷纷扰扰,让自己如眼前此竹一般中空外直、焕然一新。
大竹之美,山居其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云雾山海拔1190米,高耸入云。这里有森林、峡谷、溶洞、温泉、雾山、茶园,空气清新、气候湿润、植被丰厚、山势险峻,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其名,夏可避暑,冬可赏雪,古“竹阳八景”之“西山积雪”便出自于此。景区内有著名的西山古道和云雾山寺,西山古道启于先秦兴于三国,过去一直是成都出川东过三峡到湖北的交通要道,现今保存完好的古道约有5公里,古道构件厚重古朴,道旁有功德牌坊、石壁上有唐宋时期工艺精湛的壁画石刻,道旁山上有古山寨遗迹和远古巴人居住的洞穴。而今,古道之上落英缤纷,黄叶铺地,行其上,大有时空错愕之感。
云雾山寺古名普贤寺,坐落在云雾山顶,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南宋死心和尚长老在此圆寂,明末破山海明大师在此修行,乃川东名山千年古寺,过去一直是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有“川东小峨眉”之称。而今寺内晨钟暮鼓,音播竹城,香火飘渺升腾,与山间云雾合为一体,又得山顶密林掩隐,常给人以“只闻钟声,不见寺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神秘之感。
四方山也是大竹名山,是竹人最爱攀登的一座十分“亲民”的佛教圣山。山内古木参天,森林密布,绿竹丛生,山泉淙淙,鸟语花香。山顶一处佛教寺庙建筑群,依山而建,雄伟壮观,香火旺盛。都说四方山的菩萨很灵,每年春节后要外出务工的竹城人都喜欢到这里来敬香参拜,虔诚祈福,保求一年的平安与财运,而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为观世音菩萨的三个生日,香客更是八方而来,络绎不绝。每年三月,这里山花烂漫,映山红开遍山野,山中野生的桃树、李树、小樱桃树也竞相开花,把整座山装扮得格外秀气明媚。恰好此时山中覆盆子成熟,即便容易被其倒钩所刺,也挡不住人们对它野味酸甜的偏爱。所以在春天里,竹人上四方山挖竹笋、采山花、摘野果是从没改变的乐趣与喜好。
大竹之美,水居其三
乌木滩水库横贯四川东部大巴山南,是镶嵌在群山之间的一颗碧绿宝石。库区总积水面积70万亩,绵延数百里,群山环抱,满目含翠,天蓝水绿;湖面平远辽阔,湖岸绿竹葱茏,微倾于水,“竹君”照镜,沉鱼落雁;湖内鱼虾众多,鱼肉鲜美,水质极佳,乃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不仅滋润着周边万亩农田,更滋养着几十万竹城百姓,是竹城人的“母亲湖”。清晨湖面薄雾笼罩,如烟似梦,太阳一出,白雾层层退去,随即微风乍起,初阳铺面,湖水荡漾开去,滟滟随波千万里。库区内有较大岛屿10处,岛上或种柑橘或种桃李,春天人们喜欢坐着人力小船登岛喝茶赏花,沐春日暖阳,迎桃李芬芳,享四面环水,看碧波微荡。此时水库周边农田里、山坡上金灿灿的油菜花也大片盛开,与岛上桃李之花遥相呼应。
莽莽青山横远郭,清清河水绕东城。临水库大坝而下不远有竹城第一河东柳河,此河源自明月山与铜锣山之间,县境内全长58公里,山水相连,相应相生。“问讯东桥第几湾,垂杨垂柳好回环。风来紫燕黄鹂处,春在浓晴淡雨间”,古“竹阳八景”之“东桥垂柳”便是在此。“东桥”即今东柳桥,建于乾隆五十九年,桥身长约百米,桥有五孔,弧线优美,横跨东柳河上。古时东桥有碑有牌坊,上有雕刻,纹饰精美,河两岸杨柳依依,莺歌燕舞,甚是美丽。古时东柳人多依此河经营醪糟生意,而今名扬天下的大竹东汉醪糟便是以“东柳醪糟酿造技艺”为基础,以大竹糯米为主材,精心酿制,扩大生产,畅销全国。
大竹人民对竹、山、水的热爱与追求永远不会改变,也不会停歇。竹人深爱这片土地,敬重这片土地,守护这片土地,辛勤耕耘这片土地,听吧,竹唢呐吹起来啰!那声音从700年前一直吹到今天。它的声音沙哑而磁性,它是竹笋奋力破土而出的声音,是竹山泉水流过青石的声音,是竹人汗水滑落土地的声音,是竹城万物生长拔节的天籁之音。竹唢呐声声飞上天,大珠小珠落玉盘。竹唢呐正是大竹人攻坚克难、积极乐观的真实写照,它承载着竹人的喜乐哀愁和深情厚谊,它吹出了竹人对人间过往沧桑的领悟感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
(作者为人民论坛特约通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