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初心、一心为民的奋进历程。把握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使得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续写“中国之治”的发展奇迹都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学会算好“政治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政治账 中国之治 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强调:“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到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再到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有一本关乎人心向背的“政治账”。
“政治账”的理论内涵
作为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人心的向背往往决定历史的基本走势。例如,“民为邦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动的“和平演变”以及“颜色革命”等之所以屡屡得手,除了他们采取强有力的颠覆、渗透和破坏行动之外,更主要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施政不得民心、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显然,历史证明:人心向背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最大力量,任何政党、任何政权的成败兴衰都决定于和人民的关系。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视域中,作为政治核心的国家政权始终是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争夺的“稀缺”资源。在争夺国家政权的政治竞争中,人心向背就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比。谁算好了人心向背的“政治账”,谁就能赢得民心,就能获得政权的长治久安。反之,如果它为人民所反对,就必然走向衰亡。
在百余年辉煌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归根结底是因为算好了人心向背的“政治账”,从而赢得了民心。始终赢得民心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长盛不衰、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邓小平同志认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基本尺度。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我们讲政治,离不开人民群众。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则总结说:“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既然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那么算“政治账”就是算人心向背的账,就是要立足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权衡利弊得失,而不是计较局部利益和“蝇头小利”。因此,对于执政党而言,就要求“任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公共决策都要有政治担当和执政党意识的高度自觉,都要把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作为其根本价值取向”[1],都要看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策是否能够增进人民的政治认同、是否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不能仅仅以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利税收入的多少论英雄。
算好“政治账”的时代意义
在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人心向背的“政治账”上表现出了清醒的认识、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决心,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如万川汇流般不断壮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深刻总结既有成功经验,算好“政治账”对于未来发展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算好“政治账”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实践也一再证明:只有一切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具有巨大的治理智慧,更有着强烈的治理需求。因此,需要充分尊重人民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表达的意愿、创造的经验、享有的权利和发挥的作用,进而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中的创造伟力,并凝聚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力量[2]。“民齐者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算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关乎国家兴衰、事业成败。诸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启示我们:万众齐心、内外协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击水中流、攻坚克难、所向披靡。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努力找到体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换言之,就是要算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
算好“政治账”有利于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从国际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整个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周期。一方面,部分西方国家全面围堵遏制中国,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来“污名化中国”,境外敌对势力也不断加大渗透、颠覆和破坏力度。另一方面,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周边不稳定、不安全风险对中国发展的挑战也有所增加。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诱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执政危险将长期存在,使得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仍旧面临诸多挑战。历史经验证明: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在应对风险与挑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因此,算好“政治账”有利于增强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
算好“政治账”有利于续写“中国之治”的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同时并存的治理奇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前行,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此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出“中国之制”的价值旨归,绘就了“中国之治”的价值底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因此,算好“政治账”有利于续写“中国之治”的发展新奇迹。
如何算好“政治账”
整体来说,算好“政治账”是革命和建设时期锻造队伍、获得民心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稳定大局、取信于民的现实所需,是新时代凝聚民众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召唤。把握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始终站在人民一边,才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始终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倾听民声。首先要知道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解决好人民最急需、最关切的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换言之,社情民意是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衣冠镜”和研判工作成效的“温度计”“晴雨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要求执政党的一切大政方针以及具体执政行为,都应当想民之所想,悉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和诉求,充分反映人民的想法和愿望;“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求执政党要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盼,切实为人民排忧解难。只有倾听人民的心声,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才能真正检验出党和政府工作做得对不对、思考问题全不全、落实到位不到位;才能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为此,要充分尊重人民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心实意地请人民提出问题,让人民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由人民评议公共政策的实际效果,群策群力才能把工作做实、把好事办好。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尊重人民、感情上贴近人民、行动上爱护人民,尤其是经常深入人民了解民意,掌握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人民意愿表达中精准聚焦,从人民企盼中权衡政策利弊,做到作决策尊重民智、办实事倾听民意,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最终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尊重民意。古语云:“宜修时政,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民意是风向标、指南针,它指示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政者只有重视民心、尊重民意、顺应民愿,才会赢得民心。尊重民意,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反之,执政党就濒临危险境地。因此,《荀子·王制》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尊重人民的意愿、意向、意见和意志,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本质特征,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倾听民意、不尊重民意、不用好民意,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无从谈起。如果民意只能形式化表达而不能有效实现,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民主。换言之,尊重民意不是“口惠而实不至”,而是体现于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中;不是“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而是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为保障。因此,尊重民意就是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确保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公共政策环节都能听到人民声音。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注重民生。古语云,“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惠及民生。对于为政者来说,民生就是一项重大工程,施仁政、重民生,才能顺应民意、得民心,才能稳定社会秩序,获得党和国家前进的巨大力量。所谓注重民生,主要体现在充分回应人民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民生需求,体现在一系列保障民生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上。同时,注重民生就是让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重民生者得民心,只有把改善民生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力,推进发展。
算好民心向背的“政治账”,要发展全过过程人民民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在新时代要算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关键是要持续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凝聚民心,也就是要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链条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真正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使亿万人民更好地通过各个领域的民主制度和各个层次的民主形式,共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核心,逐步构建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承载着民心之重,回应民生之问。
算好“政治账”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算好“政治账”事关人心向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价值理想和历史使命,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信条。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和致力于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根本诉求,才能克服少数人操弄的“精英政治”、资本傀儡的“游戏政治”和短视狭隘、自说自话的社会撕裂,才能团结好、激发好最广泛最深沉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往无前。因此,算好“政治账”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一方面,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作为领导干部对政绩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政绩观反映了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首先,要明确“政绩为谁而树”。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领导干部要始终锚定这个定位,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不断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其次,要明确“树什么样的政绩”。政绩观科学与否,要看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只盯着单一指标,忽视其他工作,忽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最后,要明确“靠什么树政绩”。树立和践行科学的政绩观,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上。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科学政绩观,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如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是领导干部始终必须练好的过硬本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既是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赢得民心、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政治基础的现实需要。为此,在站稳人民立场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重点和要害以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高用民主和法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辟网络群众工作新领域,最终将群众工作本领不足的压力成功转换为不断学习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动力。
【本文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注释
[1]张志明:《执政党要会算政治账》,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20/c40531-25866287.html,2014年10月20日更新。
[2]陈朋:《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人民性》,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016718374883372&wfr=spider&for=pc,2020年2月20日更新。
责编:董惠敏 贺胜兰/美编: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