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以系统思维统筹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武夷探索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决定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工作和谋划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变成普遍实践,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武夷山市作为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城市,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优越,茶产业、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和生态底色,在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不断探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提升公众生态获得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武夷山市生产总值233.2亿元,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09亿元,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4元,增长8%。2022年,武夷山市入选首批国家公园、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深入总结武夷山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举措,2022年11月7日—8日,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武夷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城市治理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探索开展实地调研,总结其实践经验。

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走符合武夷山市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奋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从新发展理念中领会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新发展理念中探求武夷山要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武夷山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确立了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探索出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有效发展途径,为武夷山市全方位、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找准了思路。

找准发展方向,走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既要完整把握、全面落实,又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突出重点、结合实际,不能脱离实际硬干,关键是要找准贯彻落实的突破口。武夷山市生态环境优越,物种资源丰富,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但也面临着生态保护任务重,国土红线约束严格等现实情况。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武夷山资源禀赋、发展情况相结合,重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创新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通过协调统筹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产业结构关系、城乡关系;通过开放引进国外绿色低碳技术,加强对外经贸交流与文化交流;通过共享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公众绿色获得感,为武夷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重要特征之一。多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筑牢发展的绿色底色,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确立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武夷山市把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三个着力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美好,传承和弘扬武夷文化,通过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和壮大绿色经济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切实体现了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地方实践的具体展现。

谋划发展路径,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释放新动能。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根本出路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找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有效路径,在保护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按照品德、品质、品位和宜游、宜业、宜居要求,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强化特色产业基础,厚植特色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武夷山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丰富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厚植文旅产业,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大力盘活土地、人才等经济要素,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招揽人才到武夷山投资创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武夷山市创造性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有效将抽象的“两山”理念具化为地方实践,不仅实现了武夷山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县域“两山”转化积累了有益经验。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探索推动武夷山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在于落实,要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好的机制、举措和经验,探索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地方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武夷山市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高位谋划、统筹推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武夷之路,大力推进机制之变、产业之变、项目之变、环境之变、城市品质之变、干部精神之变,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建设国家公园,构建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的主要特征是荒野地保护,限制、禁止人的活动、人的进入,给动物植物以天然的、少人为影响的生态环境。我国的国家公园基本也是人迹罕至之地,但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略有例外,它的可通达性、可进入性高于其他国家公园。武夷山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国家公园建设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的有效途径。一是创建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构建“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整合组建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公园管理局,并在涉及的6个主要乡镇(街道)分设国家公园管理站,变“九龙治水”为一管到底。二是推动管理智能化,建设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国家公园的网格化管理和天地空一体化监管,强化生态监管和巡视力度。三是出台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设定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管护补助、林权所有者补偿等共11项生态补偿内容,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机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生物多样性,1000多平方公里范围里面集合了科考发现的上万种动植物品种,占全国蛇类和鸟类的30%,昆虫品种占了20%。

开展环境整治,探索“绿水青山”价值量化机制。“绿水青山”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金山银山”则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合体。“绿水青山”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的转化,需要通过价值化来实现,需要探索和建立“绿水青山”价值量化的机制,找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收益的路径。武夷山市以系统思维严筑“防火墙”,全面推进违法用地整治、违规开垦茶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同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退茶还林、退茶还田等措施厚植生态底色,做美绿水青山。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创新五夫镇“文化生态银行”、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机制,先行先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创新林业碳汇和茶园碳汇交易,找到了绿水青山价值量化评估和利益共享路径。2018年,武夷山市开始深化拓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GEP)试点改革,推动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成果宣传和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经济生态生产总值通过专家验收,属全国首例。

推进“三茶”统筹,做大做强茶产业。茶产业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的一个重要载体,茶叶种植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发挥很好的固碳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武夷山市牢记嘱托,实施“三茶”统筹创新推进行动。一是推动中国武夷茶博物馆项目建设,建设大众茶馆,编写茶志和茶文化相关书籍,在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同时,以茶文化为牵引,提升茶产业价值。二是启动万亩“三茶”专业园建设,引导规范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品位、品牌,同时创新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器具、茶宴等衍生产品,拓展茶产业价值链。三是发展茶科技,开展智慧茶园和绿色生态茶园建设。2022年,武夷山市干毛茶产量2.38万吨,产值26.18亿元,茶行业实现主业务税收1.16亿元,增长9.5%。2022年武夷岩茶品牌价值720.66亿元,品牌价值比上年增加10.12亿元。

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做好文化的物化传承和活化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和路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入新时代,随着文化强国建设的全面展开与大力推进,武夷山的文化建设也步入了新阶段,以敬畏之心对待文化遗产,以发展眼光盘活、整合文化资源,建好用好武夷山的文化山水。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拥有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柳永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8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近年来,武夷山市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在文化资源物化、活化中做好文化传承。一是做好朱子文化的传承,建设朱子文化园,开展纪念朱子诞辰891周年祭祀典礼、茶颂朱子、武夷会讲等活动,武夷山成为海峡两岸朱子文化节永久承办地。二是推动古汉城遗址与城村整体规划并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古迹等保护工作。三是传承柳永文化、红色文化,建设洋庄红色文化小镇,打造茶景村柳永文化研学基地,让武夷文化在保护与活化中更好传承。

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下沉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福建南平,是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总结基层实践、大力推进基层改革的一项农村工作机制创新。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调研时又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武夷山市坚持“高位嫁接、重心下移”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推动机制建设,完善科技特派员立体选认、精准对接、市场购买服务等机制,推动科学技术与乡村产业高效对接。二是推进人才选认和工作站建设,全市建立各类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9个,2022年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44人、团队科特派16个,3名科技特派员获得省级表彰,争取“科特贷”12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智慧力量。三是重视示范带动,建设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89个,燕子窠生态茶园、茗川世府科特派工作站和五夫镇科特派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列入南平首批现场教学点,以典型带动科技特派工作高质量开展。

武夷山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实践的经验启示

武夷山市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持之以恒走绿色发展道路,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武夷山市能够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合力抓落实,核心在于站稳人民立场,根源在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绿色发展道路,根本动力在于创新,行稳致远的保证在于坚持系统思维和统筹推进。

组建工作专班,以扎实工作成效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对于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或阶段性工作,工作专班往往能够发挥集思广益、兼顾统筹、协调联动的效果。调研中发现,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先后组建了文化传承弘扬专班、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专班、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专班等,形成专业推进、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运营机制,专班定期深入一线调研、开展专题研究、破解发展难题、提出应对举措,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精、做实,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

站稳人民立场,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武夷山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一方面,以绿色产业发展释放“生态红利”,以生态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对富裕生活的需求,为百姓谋来更多民生福祉。另一方面,通过筑牢生态屏障,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帮助人们实现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通过这些举措,人民群众成为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受益者,也更加积极主动地成为武夷山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走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找准优势,扬长避短,走符合本地区实际、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武夷山市将新发展理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而不是固化教条,在深刻研判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要求、公众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厚植生态优势的高质量发展思路,锚定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为全市各领域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稳定了社会各界的发展预期,从而使武夷山市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强化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和科技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武夷山市在探索创新举措、引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重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面对国家公园管理、城市治理、营商服务等治理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武夷山市始终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时,武夷山市在推动产业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坚持以科技赋能茶产业、旅游产业,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国家公园管理、景区管理和城市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武夷山市始终坚持以系统观念推动县域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切实做到了严格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武夷山市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真正实现了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执笔:《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陶建群、人民智库研究员刘哲、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罗佳】

责编:李 懿/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