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减贫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使命,消除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发展则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习近平主席指出,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导向。共建“一带一路”在近10年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国际合作平台凸显了强大的减贫功能,将中国减贫学与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减贫新路径,为全球减贫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减贫路径的选择上,要着眼“两个大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政府和市场、输血和造血、官方和民间、重点和全面等关系,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减贫方面积极有为,稳妥推进。
【关键词】共建“一带一路” 减贫 高质量发展 路径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2.012
【作者简介】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宏观经济、企业战略、金融、国际经贸。主要著作有《金融与国家安全》(合著)、《中国金融与全球治理》(合著)、《历史视角看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论文)。
减贫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使命,也是世界各国的发展目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前两项就是消除贫穷和消除饥饿。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两个重要论述将减贫功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1],这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减贫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新征程上,共建“一带一路”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将更加突出减贫的优先方向,也必将为全球减贫和全球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和减贫的内在联系
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导向具备精准减贫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全面脱贫,打破西方“涓滴效应”理论的局限性,创造性发展了中国减贫学,主要核心内容是:锚定共同富裕目标、依托精准手段,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发力的“益贫市场”机制,解放贫困者的生产力,不仅使其成为分配的受益者,更转变为增长的贡献者,推动社会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发展。[2]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首倡“一带一路”以来,就旗帜鲜明将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一带一路”的导向。截至2022年12月,在共建“一带一路”的150个国家(含中国)中,115个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占77%;高收入国家仅35个,占23%;其中还有24个国家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3]。因此,大多数共建国家都将减贫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共建“一带一路”减贫功能直接表现为改善国家及地区的发展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劳动者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振民众精神状态。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4]
减贫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方向。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5]。“惠民生”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方向,而减贫则是惠民生最直接的体现。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2019年的8.12亿上升至2021年的8.89亿,出现了全球性返贫的苗头。[6]其中大多数返贫人口处于“一带一路”沿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国家,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基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惠民生的优先方向以及全球返贫人口的急剧增加,减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成为当前多数共建国家最急迫最现实的优先任务。
共建“一带一路”强调减贫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脱贫攻坚战之所以能取得全面胜利,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最终消除人类贫困提供了中国式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明确将减贫目标放在发展合作领域的突出重要位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上升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体现,也是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的有效落实,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减贫功能研究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为促进减贫筑底板。粮食安全一直是发展的底线,也是减贫的头等大事。一是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始终将与共建国家和地区进行农业合作作为重点方向。例如,在联合国认定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东帝汶推广中国的杂交水稻已经超过2000公顷,每公顷产量由2010年的3.5吨提升至目前的5~7吨,[7]有效减少了极端贫困和饥饿人口。二是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农业援助有效提升了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搭建的农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沿线农业合作和对外农业援助,在农业技术、农业物资等方面提供的大量支持,直接促进了共建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能力和稳产高产能力。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带动了地区就业和脱贫,增强了区域贫困人口获取粮食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美国麦肯锡公司和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报告都表明,中国在非洲的企业85%以上的雇员实现了本地化,有效带动了当地人口脱贫,直接增强了共建国家和地区贫困人口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8]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减贫打基础。发展经济学研究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和减贫之间具有很强关联性。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经济包容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减贫事业具有积极作用。世界银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公路运输边际成本降低25%,海上运输边际成本降低5%,最终带来全球实际收入增长0.7%。以“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肯尼亚蒙内铁路为例,铁路每年可为肯尼亚GDP增长拉动1.5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期间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累计培训当地员工1.8万人,直接为肯尼亚减贫作出了重要贡献。若从沿这条铁路线形成的经济区、小城镇以及以此而推进的东部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来看,其长期的减贫效果将更为显著。[9]
“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为促进减贫添动力。贸易研究显示,国际贸易能够在最不发达国家减轻贫困方面发挥强大作用,进出口有利于持续的经济增长进程、生产能力的开发以及就业机会增加。“一带一路”倡议在提出之初,就把贸易畅通作为“五通”之一。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在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2021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1.6万亿元,创八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3.6%,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9.7%。[10]“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充分挖掘出共建国家及地区的贸易潜力,重构全球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体系,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缺失的贸易分工,在加速推进共建国家及地区融入全球化贸易分工的同时,直接带动共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减贫取得显著成效。
“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促进减贫增就业。就业减贫是最直接、最有效且能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减贫方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为项目所在地创造了大量公共就业岗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从中老铁路案例看,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让老挝从一个“陆锁国”一跃而成为“陆联国”。相关调查显示,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明显改善了沿线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一方面为居民出外就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对当地产业和产品的流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接推动当地减贫事业发展。二是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推动共建国家及地区工业化,吸纳当地大量就业。从经济史看,工业化能吸收大量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人民收入,推动城市化,大规模减少贫困人口。商务部2022年3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2021年末累计向东道国上交税费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有力推动了当地减贫事业发展。[11]
“一带一路”教育文化合作为促进减贫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根据国际经济发展规律,工业化是不发达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工业化需要职业教育的普及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人口结构偏向年轻化,年轻人主观上有较为强烈的职业发展诉求,但部分国家及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更多职业培训项目。以非洲为例,非洲是一个年轻的大陆,非洲有13亿人口,其中15岁以下的人口占比达40%,30岁以下的人口占比高达70%。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全世界最年轻的人口结构,但也拥有世界最高的失业率及最低的教育普及率。[12]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13]一批涉及铁路、自动化、机械、新能源的“鲁班工坊”在非洲落地生根,培训技术技能人才,落实中非“实施能力建设行动”,支撑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减贫提供了人才保障。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减贫的有效路径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应坚定不移将减贫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任务,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支持和帮助共建国家及地区加快发展。同时,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量力而为,稳妥推进。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认识到“一带一路”减贫合作与我国脱贫攻坚性质不同、前置条件不同,厘清共建国家及地区减贫的主体责任;在共建国家及地区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循序渐进的减贫策略[14],稳中求进,切实扎牢风险防控网络。
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作用,使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一是要打好对外发展援助这张牌。避免将市场化项目和对外援助相混淆,切实将共建“一带一路”的减贫功能和发展援助有机结合,发挥好发展援助对全球减贫的最大效益。二是要发挥好企业的减贫社会责任。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商业规则、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的指导性原则,企业要注重切实履行减贫社会责任,提高重大项目建设运营的用工本地化水平。三是要发挥好政府管理部门的指导责任。指导和监督企业在服务当地社会减贫方面履行社会责任,避免在当地无序经营对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统筹“输血”和“造血”的关系。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受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发展潜力局限,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国际援助和外国投资“输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起步阶段十分必要。未来要在共建“一带一路”减贫合作中精准“输血”的同时,更加突出提升“造血”功能,针对部分共建国家及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渠道,帮助共建国家及地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此外,要重视教育在扶贫“造血”中的基础关键作用,大力加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通过“扶智”弥补共建国家及地区工业化过程中职业技术人才的巨大缺口。
统筹官方和民间的关系。一是发挥好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减贫合作中的作用。民间非政府组织具有凝民心、聚民力的独特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减贫全球合作中,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要协同配合,分工合作,各显其能、形成强大合力。在减贫合作中通过与当地民众的有效沟通传递来自中国的友好信息。二是发挥智库在国际减贫合作中的作用。鼓励智库走出去,通过智库国际交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全球减贫,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推动中国减贫与发展经验的国际化分享,为共建国家及地区减贫提供路径规划支持。
统筹重点和全面的关系。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减贫合作,要统筹好重点和全面的关系,在兼顾面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重点:一是突出周边重点区域合作。当前,地处东南亚、南亚等我国周边的国家发展问题尤为突出,极度贫困人口增加,社会不满情绪累积,经济问题容易逐步向政治问题传导。这些由民生、贫困和发展问题引发的安全形势动荡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我国周边安全。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中,要重点突出周边区域的合作,维护好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二是突出重点优先合作项目。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减贫合作要将民生和“小而美”项目作为优先项目,将民生放在首位,以医、水、电、路、网等领域民生工程提升共建国家及地区民众获得感,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三是突出重点新兴合作领域。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新平台、新业态、供应链新模式,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对中国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电商扶贫”模式进行总结,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的平行经验交流。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投入完善共建国家及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开办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当地居民运用电商发展农产品贸易的技能,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农产品流通。
注释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2页。
[2]新华社中国减贫学课题组编:《中国减贫学: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21年,第2页。
[3][14]胡必亮、张怡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思想到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258、180页。
[4]肖新新:《合力建设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命运与共·全球发展倡议系列综述)》,《人民日报》,2022年4月6日,第3版。
[5]《习近平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 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 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0日,第1版。
[6]王珊宁、吴倩:《联合国报告:新冠疫情使全球8.8亿多人去年陷入极端贫困》,2022年4月13日,http://news.haiwainet.cn/n/2022/0413/c3541093-32389427.html。
[7]林徽东:《独家丨专访商务部研究院齐冠钧: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2021年3月12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027610770351871&wfr=spider&for=pc。
[8]李春顶、李董林:《提升“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水平,携手抵御粮食危机》,2022年6月7日,https://www.iprcc.org.cn/article/48Kxeo9Maib。
[9]胡必亮、张怡玲:《减贫之路:“一带一路”的繁荣之道》,2021年12月30日,http://www.rmhb.com.cn/zt/ydyl/202112/t20211230_800271529.html。
[10]刘颖、张道峰、徐宁宁:《商务部: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创八年来新高》,2022年1月26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217958.htm。
[11]《国家统计局:“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多边金融合作支撑作用显现》,2022年10月9日,https://m.gmw.cn/baijia/2022-10/09/1303168136.html。
[12]《“一带一路”与中非合作:精准对接与高质量发展》,2019年7月5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dxfw/gzzd/201907/20190702879177.shtml。
[13]习近平:《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21年11月30日,第2版。
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for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 Intrinsic Linkages and Effective Paths
Wan Zhe
Abstract: Poverty reduction is the common miss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poverty elimination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le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solving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President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Belt and Road" should be built into a "Road of Poverty Reduction" and a "Road of Growth", 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B&R. In the course of recent ten years of practice, B&R has demonstrated its powerful function of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latforms, explored new paths of poverty reduction by combining Chinese experience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co-constructio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 In choosing the future path to promote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B&R, it is necessary to proceed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mperatives, coordinate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government and market, transfer and self-creation of funds, public and private funding, and priorities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B&R will promote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 in a proactive and prudent manner.
Keywords: 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 poverty reduction,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recommendations
责 编∕李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