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永
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中国外交政策理念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自2013年习近平访问非洲并提出正确义利观以来,理论界从多个学科对其进行了阐释,不断揭示这一外交理念的丰富内涵、理论意义,并探讨其如何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常璐璐博士的专著《吸引性经济权力在中国外交中的运用方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对吸引性经济权力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演绎和案例研究,这是具体化正确义利观、更新中国外交理论范式的努力。
正确义利观的核心在于处理国家利益和价值追求的关系,而“吸引性经济权力”这个概念精准地体现了中国以国家利益为重,追求义利兼顾、义利共赢的平衡义利观。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动因是追求国家利益,而大国如果能理性认知自身利益并取利有道,甚至做到义利相兼、以义让利,这样会更有助于国家之间互利共赢。中国是正确义利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吸引性经济权力”这一概念契合中国外交实际,体现了中国外交义与利的平衡性。吸引性经济权力意指国家行为体以经济利益为杠杆,使用激励的方式,影响与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关系或其政策和行为,以实现自身外交目标。此观点主张中国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转化为经济权力,主要通过做“利益加法”的方式与其他国家建立利益共同体,进而通过利益共同体结成命运共同体。吸引性经济权力的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内涵一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
不同于对正确义利观的一般性学理探讨,《吸引性经济权力在中国外交中的运用方式研究》一书在完善吸引性经济权力概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运用吸引性经济权力的路径、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作者还把运用吸引性经济权力的“激励”模式分为结构性经济激励、扩散型经济激励、指向型经济激励和施压型经济激励四种,而是否有效运用吸引性经济权力则要参照具体标准和情形进行评估。在构建了吸引性经济权力的理论之后,作者又分别用案例对理论进行了检验。这个从概念提出、理论建构到案例研究的一整套过程,既是作者个人艰苦的学术努力,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范式更新的有益尝试。
新的理论范式将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以义为先,同时又要维护国家利益,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题中之义。在此背景下,吸引性经济权力的外交范式恰好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理论解释,即——做利益的加法而非减法、着眼于激励客体而非惩罚客体。如果我们能把吸引性经济权力的四种激励模式灵活地运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这必将激发沿线国家对华友好、与华合作的动力。这样,中国不仅可以实现追求利益与追求道义的统一,也能够真正地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