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

大思政课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朱丽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地位。 “三全育人”从育人主体、育人实践、育人空间三个方面为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锚定方向,擘画蓝图。秉持“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要求坚持全员育人,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坚持全过程育人,贯通“大思政课”育人链条;坚持全方位育人,打造“大思政课”育人课堂。

坚持全员育人,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

坚持“全员育人”是从育人主体角度出发夯实育人责任,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坚持“全员育人”的核心是加强党委领导,增进组织协同,关键是激发各主体育人实践积极性,迸发创新活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层面的统一部署,为“三全育人”规划工作方向与落实育人责任。上海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省市之一,创新构建了“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上海交通大学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研究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意见》《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重点任务指南》等文件,充分调动全员育人积极性的同时明确分工与合作,强化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二是促进实践层面的沟通协调,落实顶层设计与具体部署。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三全育人”示范项目申报评选工作,涌现了一大批如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示范单位,以及《“三全育人”下的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课程育人使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等优秀案例。

坚持全过程育人,贯通“大思政课”育人链条

坚持“全过程育人”是从育人实践角度出发重视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贯通“大思政课”育人链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从入学教育与学习方案培养到校园学习生活全流程,再到未来深造与择业就业选择,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细微着手之处。

一是做好“开学第一课”与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感受历史上的交大青年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交大精神、交大力量与交大风骨的接续与传承,激励新一代交大人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复兴伟业中奋楫争先,书写青春荣光。在上海交通大学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林忠钦校长作了题为《志存高远,不懈攀登》的讲话,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绘就了交大底色,表达了“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展望。

二是立足学习与生活,推进教学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课程学习、融入校园生活各环节,在培养方案设计、教研组织规划、图书馆服务、宿舍文化、社团活动等各方面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首创以书签为载体的新生指南,嵌入思源悦读APP;积极举办“4.23世界读书日”“多语共吟中国诗”等活动;开设“青年馆员启航培育计划”“文献信息管理骨干培训班”等培训;辐射全市承办上海市教育系统“学习习近平用典大赛”等比赛,践行服务育人理念。

三是针对毕业生面临的学术深造与择业就业的压力,贴近学生需求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及时开展学校心理宣传讲座,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及时排解郁结、疏导情绪。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参观企业、举办校友案例分享会、组织专家讲座、牵线基层实践等路径,以行业经验分享与交流、专业指导、职业技能锻炼等形式探索校企思政合作,为学生学业深造和就业选择提供有效指导。

坚持全方位育人,打造“大思政课”育人课堂

坚持“全方位育人”是从育人空间角度出发搭建校内外育人平台,推进“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坚持全方位育人不仅要发挥“第一课堂”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和“第三课堂”的网络育人作用,将“大思政课”融入校园生活、融入社会生产实践、融入网络空间。

一是重视内容建设与形式创新,发挥“第一课堂”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上海市教委公布的2022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荣誉奖励中,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科学家精神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项“大思政课”建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获批3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入选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荣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3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案例以及教师教学大比武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

二是激发学生主体力量,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推进劳动实践,以劳动课时为激励,鼓励学生走进田野、积极劳动。如校团委牵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收获在金秋”系列劳动实践,让学生在汗水中体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组织理论宣讲,名师坐镇,青年教师带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截至2022年1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累积开展500余场宣讲活动,宣讲时长达2万分钟。宣讲受众涉及大中小学学生群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基层群众等,多达3万余人。宣讲足迹遍布上海、湖南、湖北等16个省(市)。

三是坚持“互联网+思政”,发挥“第三课堂”网络育人作用。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网络育人新趋势、创新网络育人新格局,上海交通大学连续四年承办上海高校辅导员网络专题培训班,举办“互联网+网络育人”“网络育人赋能精准思政”等工作论坛,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培训;连续六年举办交大网络文化节,建设奋进新征程中的正能量网络文化;建设“水源社区”网络交流平台,发挥“舆论的晴雨表”作用,及时感知学生舆论动态,促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研究课题“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研究”(课题号:DFY-LL-202101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