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用身边小故事讲好思政课大道理的必要性

158788630694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在育人过程中加强青年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责任担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大学生身边鲜活的新时代小故事讲好思政课大道理,在以情感人中以理服人,将启发性与灌输性有机统一起来,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滴灌”思想理论,于润物无声中进行政治引领,才能让青年学生对理论由可亲近到可信任、由真学真懂到真信真用。

用身边小故事讲好思政课大道理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下,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成功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只有采取为大学生易于乐于接受的形式,讲解宏大叙事背后科学理论所发挥的作用,才能使他们产生共情、凝聚共识,在情理交融中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新目标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亟需高校思政课用符合青年认知规律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讲深讲透讲活科学理论,这样才能在心灵碰撞中凝聚青年之智、汇聚青年之力奋进新征程。

用身边小故事讲好思政课大道理是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出于富起来的中国、成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多渠道、视频化、碎片化的学习使他们对信息处理广度有余但深度不足,感性思维非常丰富但理性思维尚未成熟,对知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存在畏难情绪,普遍排斥枯燥、深奥的理论讲授。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内容会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最为直接的作用。采用身边小故事讲授思政课大道理,本质上是把抽象的理论内容与时空、人物、事件等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进行“二次加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故事都是来自大学生直接或间接认识的身边人的点滴日常,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新时代、充满烟火气的普通人,他们的快乐、苦恼、选择、成长、奋斗等故事情节能够使宏观、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塑造灵魂的真理在真实血肉中鲜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立体可感、方法论可行管用,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示范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实现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与有获得、有提升的学习。

用身边小故事讲好思政课大道理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课要引领和培养的是学习态度呈多元化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他们在初高中的既往学习经历使其普遍对这类课存在“内容高大上、听了也不懂、学了没啥用、考试全靠背”的认知偏差,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熟知非真知”的状况又使他们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思潮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时常感到迷茫和无助,使他们对这类课程的学习抱有很高期待。通过身边小故事讲授思政课,用身边人学理论用理论的真实事例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同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矫正他们的人生态度、进而实现价值引领,在师生共同探讨主人公如何选择与行动的过程中启发深入思考,使他们乐于尝试主动将生活经验和理论真理联系起来,不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在了解身边不同人在追求理想信念方面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追求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用身边小故事讲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党的创新理论,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推动青年大学生逐渐养成对理论学习的主动与实践转化的自觉,在学思践悟行中用形成的正确三观构筑起有信仰信念支撑的精神世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校内专项(110051360022XN108-28)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