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消费复苏、基建投资稳健、制造业保持韧性、房地产拖累减小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再次超过3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国际形势依旧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较突出。2023年,中国将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预计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国经济将强势复苏,经济增速有望大幅回升至5%以上,在低迷的全球经济中表现“一枝独秀”。消费复苏、基建投资稳健、制造业保持韧性、房地产拖累减小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出口则受外部需求下滑的影响面临压力。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再次超过30%。
世界经济:衰退阴云
2023年,预计全球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但世界经济可能面临衰退风险。乌克兰危机有向长期化演进的趋势,但和谈的可能性也在增加,预计欧洲经济仍将受此拖累。美国通胀可能高位回落,美联储激进加息已经接近尾声。发达国家紧缩政策将削弱增长动力,发展中国家的复苏步伐也将受到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限制。
欧洲经济仍将受乌克兰危机困扰,衰退风险持续上升。在气候、库存和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欧洲的能源短缺压力有所缓和,但欧洲能源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欧洲工业生产仍将会被抑制,而通胀维持较高水平,预计2023年欧元区经济很可能负增长,若乌克兰危机升级,则可能陷入深度衰退。
美国通胀高位回落,美联储激进加息接近尾声。美国通胀拐点已经出现,预计2023年美国通胀将高位回落:一方面是由于2022年高基数效应影响将导致2023年的通胀同比读数明显回落,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CPI篮子中高权重项回落带来的拉低作用。根据领先指标指引,美国2023年房屋租金项和医疗保险项均将出现较为明显的松动,成为拉低通胀的主要因素。美联储加息力度退坡但时间拉长。随着通胀回落,美联储2022年12月的加息幅度已经从75个基点降回50个基点,节奏放缓。考虑到核心通胀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预计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步伐暂时还停不下来,预计本轮加息高点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达到5.1%左右。如果衰退的风险进一步上升,不排除2023年下半年降息的可能。
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下降。2023年,主要受发达国家的拖累,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将下降,预计全球GDP增速将从2022年的2.8%~3.0%降至2023年的1.9%~2.1%。其中,发达经济体GDP增速将由2022年的2.3%~2.7%,减至2023年的0.3%~0.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相对平稳,整体GDP增速将维持在3.5%~3.7%。
2023年全球经济存在四个方面风险。一是经济衰退导致欧债危机爆发风险。欧洲通胀尚未大幅回落,欧洲中央银行仍可能持续加息。目前欧元区政府部门杠杆率接近95%,高于上一轮欧债危机时期的平均水平,意大利等边缘国家杠杆率更高。二是日本中央银行退出量化宽松引发风险。2023年,日本通胀趋于上升,同时中央银行行长换届,存在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届时,全球“便宜钱”的最后一个水龙头将被拧紧,可能形成全球流动性“黑洞效应”。三是全球通胀再次超预期走高的风险。过去几十年全球的低通胀是金融稳定和地缘政治稳定的产物。如果说东西方的信任曾驱动全球化,造就过去几十年的“大稳健(The Great Moderation)”,那么信任坍塌就可能引发去全球化,并导致全球“再通胀(The Great Reflation)”。而这正是乌克兰危机之后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新世界运行秩序的构建可能导致西方国家的高通胀不可避免。四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根据IMF统计,目前新兴市场有约2370亿美元的外债面临违约风险,25%的新兴市场国家接近债务困境。2023年,南美国家阿根廷、贸易赤字严重超标的土耳其等违约风险相对较高。
中国经济:提振信心
2023年中国经济的目标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增长被置于更加突出位置,提振信心是关键,着力推动扩大内需、支持民营经济、稳定房地产及稳定外资等重点工作。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考虑到2022年低基数效应,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大幅回升至5%以上。
● 内需恢复支撑经济增速显著回升
消费有望强劲反弹。预计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加快至7.5%~9.5%。上半年消费恢复过程会有波动,下半年消费复苏将成为经济增速加快的重要动力。服务类和线下接触类消费有望逐渐恢复,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相关领域的修复将带动消费增速回升。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渐提升,促进汽车消费结构转变,但整体汽车类消费增速难以明显加快。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将边际修复。
房地产有望“软着陆”。预计在政策的全面支持下,房地产投资有望实现“软着陆”,同比增速修复至约-5%~0;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在低基数下明显收窄,增速修复至约-8%~-3%。在开发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从底部复苏的速度相对缓慢,同比回正仍有难度。市场成交方面,预计需求将逐渐修复,在低基数下销售降幅呈现明显收窄态势。“保交楼”取得实质进展后,居民观望情绪有望随政策红利释放而逐渐缓解,预计2023年商品房成交总量在12亿~13亿平方米的水平。
基建投资仍有支撑。预计2023年基建投资可能实现7%~8%的稳健增长。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将扩大,作为项目资本金撬动银行融资。交通、能源、水利及产业基础设施将成为投资重点。预计新基建将保持20%以上的较快增速,对整体基建投资增速的带动作用在2%~4%。同时继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水电气信等城市更新基建项目。但由于地方债中用于新项目投资的空间相对有限、基数较大,基建投资增速可能难以大幅提高。
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新动能保持良好势头。预计2023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略有放缓到7.5%~8.5%。企业内源资金有限、出口增速放缓、PPI负增长等因素会导致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动力不足,但由于制造业投资韧性十足,新动能领域增长前景较好。预计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快速增长;在需求提振、国产替代等多重因素促进下,高端装备、新材料、“专精特新”等制造业投资增长快速。信贷政策着力于支持制造业,预计工业中长期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将保持快速增长,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综上分析,预计2023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适度加快到5.8%~6.3%。
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小幅增长。由于海外需求下降,2023年出口将面临一定压力,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预计高基数效应下2023年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在-2%~2%。但出口结构仍有亮点,重点行业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出口将持续发力,依托RCEP、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大量企业“出海”,预计东南亚、拉美、中亚、中东等地区的出口将有不错的增长空间。预计2023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震荡下行,同时国内需求改善,生产经营景气度将回升,预计进口同比增速可能在2%~3.5%。综合进出口情况,预计2023年贸易顺差可能在7400亿~8600亿美元,较2022年将有所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下降。
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回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再次超过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 CPI和PPI走势分化,整体通胀保持温和
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整体涨势较为温和。预计2023年CPI平均涨幅在2.2%~2.5%。消费领域逐渐修复,有望带动消费价格企稳回升,但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逐渐回升,猪肉价格难以对物价形成明显抬升作用。预计2023年CPI涨幅可能略有扩大,整体保持温和,受翘尾因素和“猪周期”的影响,全年走势可能前高后低。
PPI同比可能负增长,全年走势前低后高。预计2023年PPI同比增长-1%~0.5%。全球需求走弱、全球供应链逐步修复、大宗商品和工业初级产品价格涨势较弱;国内需求恢复缓慢、制造业订单下降、企业生产偏弱。因此,预计上半年PPI可能负增长。稳增长政策将促进国内需求逐步恢复,促进PPI在下半年涨幅可能高于上半年,全年走势前低后高。
● 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变化值得关注
M2增速保持平稳增长,M1有望提速,住户存款定期化减缓。2023年,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偏松条件下,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融资需求回暖将推动存款及货币创造加快,预计广义货币供应及总存款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测M2同比增速约为10%~10.5%,较2022年将有所放缓。随着企业经营活力恢复、盈利逐渐改善,以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狭义货币M1有望摆脱低迷态势,加快恢复增长。消费复苏加上资本市场回暖将带来较多高收益资产,疫情期间的存款定期化现象或有所缓解,住户活期存款占比有望提高。
信贷规模将维持两位数的中高速增长。2023年宽信用将持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同时信贷需求将随着稳增长政策实施及经济复苏而大幅回暖,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22万亿~22.5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左右;信贷余额同比增速10.3%~10.5%,较2022年略有放缓,仍维持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以及对房地产业的定向帮扶力度加大的带动下,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持续改善;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红利的释放,以及居民购房观望情绪逐步缓解,居民新增贷款规模边际修复,但预计新增规模仍低于2021年水平。此外,政策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普惠、养老、绿色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相关贷款将保持高速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也将维持中高速增长。2023年整体宽信用力度较大,预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4万亿~36万亿元,高于2022年总量,存量增速10%~10.4%。一是新增信贷规模同比增长较大;二是政府债券继续发挥带动有效投资的支撑作用,上半年发行较为集中,全年净融资额约为7.5万亿~8万亿元;三是在经济复苏下企业融资需求改善,企业债券发行和境内股权融资活跃度有望逐渐提升,两者净融资额之和有望达到4万亿~5万亿元;四是在监管强化规范发展的背景下,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非标融资项目压降放缓,整体可能转正。
● 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强但仍双向波动
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走强态势。美联储加息趋缓,2023年美元进一步上涨的动能不强;国内基本面将持续改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美国激进加息接近尾声,中美利差导致跨境资金流动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减轻。但是,人民币汇率仍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2023年国际局势仍持续动荡,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国内经济运行可能面临一些波动,加上短期内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都会导致汇率波动。因此,预计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大幅升值的概率不大。
政策全面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力,就是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可能由2.8%上调到3%以上;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或由3.65万亿元上调至4万亿元以上,并将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将继续引导特定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预计新增上缴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提效,就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重点专项规划等项目,以及科技攻关、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计将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预计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实施力度,结构化特征更为明显。预计“精准”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推动银行业加大对特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科技创新、制造业、普惠、小微和绿色等重点领域。“有力”也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为稳增长政策实施提供稳固支撑。
产业政策安全与发展并重。2023年,国家将加大支持民营及平台企业恢复发展,打消社会疑虑,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前沿产业发展壮大,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科技政策强调“聚焦自立自强”,产业发展要立足于科技创新,更加重视产业链竞争力提升。预计2023年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加力,需求端发力空间较大,强调保障合理购房需求,注重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的住房问题,包括推动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供给端强调“保交楼”,优化调整供给限制,呵护优质头部房企,如优化土地拍卖规则等。
经济运行可能面临三方面不确定性
一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集中情况下部分城投企业存在违约风险。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地方政府狭义负债率在65%左右,预计广义债务率超过了250%,整体偿债压力较大。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规模约3.6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西部、东北地区财力一般省份的城投企业及相关联国有企业,存在较大违约风险;若爆发实质性大面积违约,还可能导致当地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
二是部分财务状况较差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仍有违约风险。2023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近9000亿元,第一季度是高峰。尽管近一段时间稳定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但在被支持对象多为头部房企、住房销售尚未见明显回暖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仍不可忽视。头部房企因获得融资支持较多或已度过危险期,地处三、四线城市且财务状况较差的中小房企,若没有外部支持,出现违约风险的概率较高。
三是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引发国内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仍不能排除。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逐渐向好,但疫情仍有可能反复,特别是第一季度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稳固,市场信心尚未整体恢复。若此时中美在高科技等敏感领域爆发冲突,叠加其他负面因素,股市、汇市、债市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则有可能导致跨境资金集中流出。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本文为课题组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作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方卫星 唐建伟 鄂永健 刘学智 夏丹 孙长华 邓宇」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