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 全国人大代表尹双凤: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作者: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尹双凤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数量丰富、转化活动持续活跃,但成果转化率偏低, 总体转化率最高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60%—70%。据《202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中国高校获授权专利总数268450项,专利出售数为15169项,比率仅为5.65%。通过调研高校、政府部门、科创企业、专业化机构、投融资机构等成果转化链条的主体单位,大家普遍反映,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痛点堵点主要集中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协作、相关政策的细化和落地、新技术新产品的准入上市、中试基地的建设及要素资源整合等。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尹双凤提出以下建议:

1.编制《科技成果转化操作手册》,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策等)多达60余则。据反映,这些政策一是存在不能协同、互相掣肘的现象。二是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就高不就低”——即不是以上位法为执行依据,而是在同类政策中执行最严格、最细致的条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某些红头文件比法律更有效”的现象。三是由于对政策难以理解、缺乏操作细则等具体原因,造成高校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不敢转”“不会用”“不能做”的现象。

基于上述缘由,建议在政府各部门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编制《科技成果转化操作手册》,为高校、企业、投融资机构、科研人员等提供明确指引。一是应厘清责任义务,充分解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模式,明晰各类成果转化程序及服务指引。二是应突出问题导向,梳理散落于科技、教育、卫生、国资、财政等多个部门的政策文件,集中对科技成果转化事项中的办理流程、办理政策依据、办理时限、受理部门等关键问题进行详细介绍。三是应力求简洁明了,制作清晰可视的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办理步骤图表,明确提供各类文件的标准化模板。

2.针对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给予定向政策,提供个性化服务。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院士)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创新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其研发成果往往具有颠覆性价值,能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但同时也存在转化难度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难点。同时,高层次人才团队多以解决特定需求为主,市场化目的偏弱,团队大多缺乏具有市场经验、熟悉成果转化的专职人员。

因此,建议:一是面向院士团队的重点成果精准施策,持续跟踪成果进度,对具备前沿性和市场前景的成果给予特殊政策扶持。二是政府可以考虑通过提供专门补贴、定向政策、金融工具和降低上市许可门槛等推动其转化落地。三是为院士团队配备优秀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门人才,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业务与日常科研管理等职能剥离。

3.建立新技术新产品转化绿色通道,提供区别化服务。新技术新产品一般没有可参照的准入标准,在办理生产资质或上市许可时,往往受到传统规定中要求生产规模、生产场地、市场前景等条件制约。特别是生物医药类新产品从靶点发现到最终成药过程极其复杂,且投入高、风险大、耗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支持。

因此,建议:一是要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一体化全链条服务,并在特定环节设置绿色通道,先行先试,由市场来检验新技术新产品。二是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缩短其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三是对临床申报中的热门产品,要从审批源头上把关,避免创新药聚焦热门靶点造成的同质化竞争。有条件的城市还应加强对真实数据的采集与研究,以供进一步指导监管和决策。

4.以政府为主导,分类建设中试基地。从创新链条看,目前创新活动存在着“两头强、中间弱”的现象,即前端技术研发、后端产业投资相对较强,而作为技术成果产业开发阶段的中间地带则很薄弱。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普遍偏早期,即使在实验室阶段小试成功,但离直接应用于市场仍有很大差距,需要放量中试进行全面验证,而中试环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大量的资金设备投入,且失败率较高。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都缺乏中试设备和中试基金,不具备独立开展中试活动的条件,而企业更倾向于直接生产技术成熟度较高的产品,不愿承担中试环节的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即便解决了场地、资金和技术问题,还面临中试装置建设难题。以化工工艺为例,中试环节通常会涉及安全监管、环保等问题,在向相关部门申报中试装置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项目不适用于现行政策、找不到主管审批部门的尴尬现象。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放管服”改革,向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中试环节服务,重点支持建设各类中试基地。一是验证类基地。依托企业,建设为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产品验证的中试基地,实现企业产品本地中试配套及快速应用推广生产。二是放大类基地。依托企业、高校,为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提供接产放大类型的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三是通用类基地。依托高校、企业、产业园区等建设开放共享的产业通用类型中试基地,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出台专门政策,引导鼓励各类园区、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根据各地需求建设综合性、行业性中试示范基地,承接中试项目遴选开发、性能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产品性能检测以及提供相关技术咨询等服务。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