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推进乡村振兴,本土人才是关键,要从“引、育、用、留”四个维度精准发力,把本土人才引回来、扎下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聚焦发展“引回来”,同心奋进“谱新篇”。要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坚持需求导向,织牢“乡情”“乡愁”纽带,扩大引才“朋友圈”,搭建乡村需求与人才需要信息对接“金桥”。做好人才调研,组织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逐户逐人走访排查,全面跟踪掌握在外人才的实际情况,通过电话等途径联系在外人才,及时摸清在外人才的毕业院校及专业、工作单位等信息,建立在外人才跟踪服务台账,做到动态监测、动态管理。要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其他岗位招聘向本地户籍倾斜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把“考出去”的大学生“招回来”,致力家乡建设。要开通引才“绿色通道”,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采取“候鸟式人才”“节假日人才”等方式柔性引才,让人才为我所用。
畅通渠道“走出去”,外出学习“取真经”。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要常态化举办外出培训班,立足本土人才知识短板、疑点难点、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组织本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以直观的现场观摩代替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实现点对点交流,面对面“取经”,进一步“拓视野、转思想、找差距、寻突破、促发展”,打造一支能够 “影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乡”的过硬本土人才队伍。要建立和完善外出挂职、学习制度,在选派干部外出挂职时,要注重合理安排各单位挂职干部的“数量”和“质量”,结合干部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做到专业对口、人岗相适,最大限度激发挂职干部潜能,确保挂职取得实效。
搭建平台“用起来”,攒足干劲“促振兴”。古语有云,“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精妙用才”是盘活本土人才的关键所在,要更新人才观念,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导向,以“用”为本、精准发力,注重人岗相宜、人事相宜,根据人才所长安排合适的岗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种植养殖大户等带头人积极性,以党性团结群众,以先富带动后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扎实做好各类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申报建设工作,让“蝴蝶效应”最大化,真正实现建设一个专家工作站、打造一支专家团队、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优化服务“留下来”,凝心聚力“谋发展”。莫要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要保证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同等待遇、同等重视,既做好物质保障,又注重精神交流。要坚持用事业聚才留才,在优势产业、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等基地搭建工作平台,让本土人才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整合各类政策资源,聚焦本土人才所思所想、所盼所忧,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制定本土人才回引创业扶持计划,从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创业支持,切实满足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家属随迁、居家养老、健康保障、生活补贴等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切实减轻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用真挚的感情和优质的服务留住人才。(云南永德县委组织部 李加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