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人与青山两不负,讲好“大思政课”里的美丽中国

大思政课(1)

作者: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丽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征,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尺,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大计。

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纳入思政课立德树人内在体系,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设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探索,努力讲好“大思政课”里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青山两不负”。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壮美山河、心怀生态大计、勇担生态责任,引领学子于思政实践中体悟美丽中国、于“声入人心”中宣讲生态理念、于生态治理中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

依托壮美山河,于思政实践中体悟美丽中国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躬行方可察实情,践履才能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倡导广大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使学子在思政实践中感受壮美山河、体悟美丽中国,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将生态文明实践行深行实。

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上海交通大学跨越三个世纪,始终与祖国同向、与时代同行。其间的砖瓦草木,彰显着历史的厚重,记录着先贤前辈的革命印记,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彰显新时代交大青年的时代担当。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举办了“以你之言,交汇未来”的精美校园建设提案大赛,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助力生态文明校园实践。

二是深入祖国壮美山河实践。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组织“湘”村振兴实践团重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路,亲历长沙、湘潭、韶山、衡山、醴陵五县的乡村振兴发展成果。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与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马路村实行交流共建、人才共育,组建“共建智囊团”为“三农”发展献计献策,发挥村里特色优势为师生们打造学习实践课堂,共同开启“环境治理、乡风民俗、人才培养、乡村发展”共助共促新格局。

心怀生态大计,于“声入人心”中宣讲生态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理论宣讲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所谓“声入人心”,是学理思考与情绪感染的交融,是娓娓道来与惊涛拍案的结合,是讲者与听者的“在场”与共鸣,是宣讲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交汇与贯通。讲好“大思政课”里的美丽中国,要心怀生态大计,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理论宣讲实践,于“声入人心”中启思明智、铸魂育人。

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精心筹备了以“献礼二十大”为主题的理论宣讲。围绕“伟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里程碑意义”“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行动纲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领导核心·百年大党的自我革命”“团结奋斗·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再创辉煌·现代化强国的交大贡献”设置了六大宣讲课程体系,共计52个宣讲菜单。

其中“气候变化 共同应对——为何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宣讲坚持问题导向和学理先行,结合专业性与生动性,以大家“熟悉又陌生”的青藏高原为切入点,将“二十大报告中的文字”与“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伟大成就”巧妙结合,启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将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讲深讲透、“声入人心”,真正做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结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踔厉奋发与交大青年的笃行不殆。

勇担生态责任,于生态治理中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惠及人民幸福生活、民族永续发展、世界生态安全的宏伟事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讲好“大思政课”里的美丽中国,要勇担生态责任,将思政教育融入生态治理实践,通过生态治理成果展示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

一是将思政教育融入生态治理实践。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实施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洱海项目团队。研究院为交大学子生态文明研习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平台,如联合开展了“绿水青山报国志,洱清沐民沪滇情”主题党日活动,联合举办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生态文明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生态保护成果学习参观、生态治理专题知识讲座、野外生态应用实践等内容,打造了生动的思政课堂。

QQ截图20230314113015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二是通过生态文明治理成果展示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上海交通大学以孔海南教授团队洱海治理感人事迹以及西湖治理的成果为生动素材,曾在南苏园举办“湖下莲动,海上花开”主题景观展示,让“微型洱海”现身交大校园。使学子们在沉浸式展览中学习交大“治水人”的精神,见证交大用科技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体悟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实现交大精神与交大力量的接续与传承。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研究课题“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研究”(课题号:DFY-LL-202101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爽]